第120章 指點迷津(1 / 2)

大運河碼頭。

十幾日的舟車勞頓。

自遼東而來的張益和聶西陲如釋重負的跳下了貨船。

他們跟葉渡一樣,都有從軍的經曆,後來也跟葉渡一般被勝任安置做了村正,隻是他們的區域更加偏遠,位於遼東。

雖然他們也自行摸索,依托於折衝府的庇佑,做些生意,但是缺乏經驗,缺乏資本。

導致他們的日子過的非常艱辛。

這一次南下,連一張客船的船票都買不起,最後隻能跟貨物塞在一起。

不過,一想到即將參加的麻製品拓展大會,可以見到昔日的偶像葉渡,二人的憂愁和疲憊頃刻間就一掃而空。

葉渡在黃麻作坊開業以後,曾派出了大量的人手去各地考察市場和當地服裝的生產情況。

得知遼東有幾個小兄弟在研究一種紙做成的衣服,便曾派人過去洽談。

窮的連飯都吃不上的張益一度想要把作坊賣出去。

可是人家嫌有軍方的投入且估價太高,這單生意一直做不成。

幸好這個時候,葉渡的手下到了。

直接掏出了三千貫,購買了該作坊的百分之三十的股子,從而讓這個處於倒閉邊緣的作坊得以重新經營下去。

這一次來滄州,並不是因為他們的作坊缺乏銅錢,又要找葉渡要錢。

而是葉渡組織的這次盛會,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珍貴了。

戰亂才剛剛過去沒多久,百姓都處於破產的邊緣。

衣服昂貴的價格,導致很多人家隻有意見衣服。

大家買不起衣服,你做出太多的衣服來又有什麼用處?

不過……

葉渡投資的作坊,卻改變了這種糟糕的情況。

他采取了成本極其低廉的黃麻作為原材料,大幅度的降低了衣服的價格。

讓無數窮的叮當亂響的百姓,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買到了衣服,可以大大方方的出門勞作。

並且人家還是掙錢的。

眼看著葉家的作坊越來越紅火,自然有大量的人湧入了麻紡織業。

市麵上低廉的衣服越來越多,大家也多多少少的賺了一些。

正當大家以為,找到了搖錢樹的時候。

結果........

桑農一通鬨騰,再加上有人對葉氏商行下黑手。

其中又有大都督府上下其手,這讓剛剛繁榮起來的紡織業,差點直接崩死。

在這次動蕩之中。

那些有權有勢的世家其實還好一些,大都督府也好,刺史府也罷,他們下達的處罰不會太過分,即便是比較過分,有人脈就有盤桓的餘地。

但那些剛剛加入其中的作坊主就不一樣了,甚至有些人連繳稅的門在哪兒都不知道,最後不被處罰就奇怪了。

有的還非法雇傭工匠,比如雇傭朝廷的匠戶,富商的奴仆,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不被允許的。

而且當他們生產出來產品之後,發現價格遠遠高於葉家的產品。

這也導致他們的產品根本沒有地方銷售,最後無奈破產。

唯獨葉氏商行,平穩的度過了風暴不說,還被朝廷嘉獎。

畢竟是造福百姓的行業,官員每日有好衣服穿,不能逼著老百姓光屁股上街吧?

一家作坊如何才能規範的經營,不觸犯大乾的律令?

一家作坊如何才能最大效率的生產產品,而有長遠的發展?

這些都是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

而在這種情況下,葉渡並沒有搞什麼壟斷經營。

而是大大方方的邀請所有有心從事麻紡織的商人,一起來滄州召開大會。

他要將他們掌握的技術公開,生產模式公開,讓大家一起生產出更多廉價的衣服。

麻紡織作坊的投資雖然不小,但是隻要掌握了技術,踏踏實實的乾,絕對能長期穩定的賺到百姓的錢。

所以這件事情根本不用刻意宣傳,河北道甚至很多商人便已經不遠萬裡的前來參加盛會。

麻紡織行業要跨步發展,要有更多的作坊。

肯定需要更多的麻絲,更多的機械。

所以,各大商人、作坊主千裡迢迢的前來不說,那些生產麻衣的大地主,製作機械的作坊主,也極其的瘋狂。

一想到以後便宜的衣服在大乾大行其道,製作紙衣的張益也想著跟著蹭蹭經驗。

隻要掌握了先進的技術,自己的紙衣的價格一定能夠降下來。

不過。

意願相當美麗,但結果極其殘酷。

雖然有了葉渡的支持,作坊沒有倒閉,但是人嚼馬喂的都需要錢,而且生產出來的紙衣一直賣不出去,貨物倒是囤積了不少,但是銷量沒有。

這就導致張益窮的叮當亂響。

即便是有新技術,也難以跟著革新。

他位置能期盼的,便是身為東家之一的葉渡。

希望葉渡能夠幫上一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