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楊長史的遠望(2 / 2)

“反正我就想著跟你混些好處。”

說罷,準備轉身離去,卻聽幾個正在看病的大夫商量,估摸著沈嶠年一時半會醒不過來了。

而此時此刻,酒樓之中。

楊長史正取代葉渡,站在人群之中,高談闊論。

雖然今天是葉渡組織的紡織行業的盛會,討論的如何升級迭代技術,讓紡織業快速發展,讓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有衣服穿。

但是在楊長史這位封疆大吏的嘴裡,這成為了一次在聖人偉大的光輝照耀下,大乾臣民攜手同心的壯舉。

為了更好地讓壯舉騰飛起來。

滄州準備拿出大量的賦稅,對滄州的倉儲、碼頭、道路、河道進行全方位的升級。

甚至會專門開辟荒地,大麵積地種植桑麻。

同時對於種植桑麻的農戶,也提供稅收上的減免。

從任何一個能夠方便紡織業發展的地方,都會儘全力地挖掘。

在不久的將來。

滄州這個昔日貧苦的地方,這個為朝廷提供草料我荒蕪之地。

會以紡織業為核心,跨步向前發展。

而為了滄州的發展,付出了努力的商人,也會賺得盆滿缽滿。

當然,最核心的好處,在滄州當地從事紡織業傷害,還會得到稅收上的優惠,這一條已經得到了大都督府的許諾。

要知道,冀州可是剛剛經曆了一波暴風雨。

商人們都知道,以後做生意,偷稅漏稅很有可能挨刀子。

若是有地方可以少繳稅,那大家夥肯定迫不及待的過來。

為了讓商人們、世家子對於滄州有信心,楊長史甚至開始在巨大的輿圖上揮毫潑墨,看的眾人眼珠子瞪得溜圓。

就連葉渡也非常震驚,不得不說,人家能做到長史,而且還總是想著貪汙受賄,不是個好人,但是人家是相當有本事的。

當然,興商這種事情,在曆朝曆代都不多見。

楊長史此舉,可以說是一場賭博。

堵上身家性命的賭博。

雖然這家夥之前給自己添麻煩,妄圖從自己口袋裡拿錢,讓自己非常討厭。

但是想想這家夥,從大運河的拓寬,碼頭的修繕,倉庫的建造,物流隊伍的搭建,原材料的供應,生產技術的革新方方麵麵都有見解,也不能說人家是一無是處。

他能在酒席宴間,說乾就乾。

還能說的那麼有道理,有遠見。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他非常看好紡織業,甚至商業的發展。

說明有人在背後指點他,告訴他天下大勢,告訴他朝堂上的大方向。

葉渡默默的思索,忽然想到了一個人。

莫非是楊喜的後人,也就是弘農楊氏。

楊家雖然不似崔家、薛家這種頂級世家,但是人家楊家也是根基深厚,老祖宗楊喜,楊幼駱在烏江戰場上搶到了霸王項羽的屍體碎塊,便被封為徹侯,此後家族綿延昌盛不絕。

如果果真是弘農楊氏,他覺得楊長史真的有可能把事情做成。

當然,即便是弘農楊氏子弟,葉渡也相當佩服楊長史的勇氣。

敢於做實事,總比那些屍位素餐,天天玩保守不思進取的人要強。

現在天下還沒真的太平。

老百姓餓肚子,光屁股的大有人在。

能夠發展商業,興盛作坊業,對於老百姓那個來說,好處太多了。

甚至在葉渡看來,商業的興盛,對於整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莫大的好處。

要是楊長史真的能說到做到。

那麼滄州,乃是河北道,都能得到快速的發展。

成為大乾不可獲取的富庶之地,到時候在對抗那些北方的蠻夷的時候,也更有底氣。

當楊長史講話結束之後,葉渡甚至第一個起身喝彩。

而現場的眾人,又有誰是真的傻子,誰不願為了支持他們的人,喊一聲彩呢?

見到這麼多豪商,世家子紛紛為自己喝,楊長史也是心情激蕩。

家族沒落至今,甚至到了眼下,連五姓七望都排不進去。

自己再不爭一爭,楊家可就真的沒落了。

楊長史結束講話之後,自然有生絲商人、麻絲商人站出來發表講話。

他們說什麼,葉渡其實並不是非常在意。

賣生絲、麻絲的,自然巴不得紡織業發展越快越好。

他們不遠萬裡的參加盛會的目的是什麼,葉渡心裡很清楚。

葉渡可以提供便宜的原材料不假,但總歸有些商人是買不到自己的原材料的,自己這二道販子也不能太過分。

大山上的黃麻早就用的差不多了,此時葉家使用的麻絲,相當大的比例是葉渡偷著做二道販子在商場換的,此外則是在各地購買的。

幾乎每十天就要消耗數萬斤。

那麼當整個行業都快速發展,到時候消耗的麻絲可就不是幾萬斤那麼簡單了,很有可能是十幾萬斤,幾十萬斤。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