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倘若這兩萬嫡係部隊都被滅了,那麼等於他所有的希望都粉碎了,你猜他會怎麼辦?”
“拚死和朝廷打到底?”
黃玉萌幾乎一瞬間就明白,寧凡為什麼會露出苦笑了。
“就是這個道理,這就是困獸遊渡的道理,現在陳元慶不經意間把汾陽王所有投降的希望都給滅掉了,你說他還會和朝廷善罷甘休嗎?他肯定會拚死和朝廷對戰不死不休。”
寧凡朝著黃玉萌點了點頭。
“呀,這麼說來那個陳元慶還真是呆頭呆腦不聽陛下的勸告惹了大禍,陛下要不要處罰他?”
黃玉萌一臉好奇的看著寧凡。
不等寧凡回答一旁的蕭鈴汐,就搖頭說道:“當然是不能處罰了,畢竟將軍打勝仗受到獎賞,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古往今來沒有一個皇帝會在一個將軍立下功勞的時候懲罰他。”
林凡聽到蕭泠汐這麼說,微微點了點頭:“如果一個皇帝懲罰了一個打了勝仗的將軍,那麼其他的將領就會心寒,今後西開會為朝廷賣命,誰還會給朝廷立功,所以陳元慶是斷然不能處罰的。”
“可是他明明犯了錯呀,給朝廷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難道陛下不應該懲罰他嗎?更何況陛下臨走的時候,一再叮囑,讓他隻要守住黃龍江口,不要隨便出擊,可這個人就是不聽。”
黃玉萌倒是有些生氣了,在他看來就是陳元慶犯了錯。
“你說得對,但是這個世界並非非黑即白,有些事情必須要順勢而為,陳元慶這次確實誤打誤撞犯了錯,影響了整個戰局,但是他為朝廷立功的心思是值得獎勵的。”
寧凡解釋著說道:“至於他不拚我的叮囑那是另外一回事了,我當初對他的吩咐隻不過是口頭上的建議而已,一個在外的將領主要的軍事主導權還在於自己。”
“如果每個將領在外打仗的時候,都要聽候皇帝的叮囑,那麼他什麼事情都做不成了,束手束腳,怎麼可能打贏仗呢?”
寧凡倒是不在,為此事憂愁了,端起酒杯一飲而儘,臉上露出了痛快的表情。
其實您盤點上露出微微憂愁的表情是喜憂參半的意思滅掉了汾陽王的兩萬嫡係部隊,並非完全是壞事。
也許這樣做會把汾陽王逼上絕路,徹底和朝廷撕破臉硬剛到底。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那就是滅了分閻王這兩萬地區,不對等於徹底把汾陽王東山再起的希望給打碎了,今後也徹底不會再有任何隱患了。
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要辯證地去看一個問題,寧凡深深地感覺到這種辯證的哲學思想對一個人的處事影響到底有多麼重要。
“原來做一個皇帝真的要考慮這麼多事情啊。”
黃雨萌發出了感歎。
“馬上科舉在即,這是天下大事,倘若這科舉製度就此形成,那麼今後天下的仁人誌士都將全部為朝廷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