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殿中草製製詞大略,然後經由群臣討論,再呈於殿前,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此事,殿中宰臣皆知,高太後、向皇後也明白。
鄧潤甫和曾布兩人,很快就得到他們需要的一切。
兩人分彆坐到案前,開始研墨,同時回憶著學士院中存檔的國朝立儲製詞內容。
主要考慮的方向,是真廟冊仁廟為太子的製詞以及其中的典故,以免用同了或者用混了。
若是那樣,那就真的是遺笑天下了!
就連北虜、西賊都會笑話!
所以,這個事情必須慎重再慎重。
很快,無論是鄧潤甫還是曾布,都發現了一個問題。
兩人抬起頭,看向宰臣們,也看向那帷幕之中的皇太後與皇後身影。
鄧潤甫和曾布,都是起身,持芴禮拜,問道:“臣等鬥膽昧死,敢問皇太後殿下、皇後殿下,陛下可有旨意,康複禦殿之前,軍國之事,如何處置?”
帷幕之中,沉默了下去。
宰執大臣們,也都持芴低頭。
良久之後,帷幕內的高太後,才終於出聲問道:“兩位學士,未知國朝故事如何?”
鄧潤甫持芴答道:“臣啟奏皇太後殿下:國朝故事,乾興時以皇太後權同聽政!”
這是迄今為止,大宋唯一一個可以依據和考證的少主在朝的典故了。
高太後聽著,頗為滿意,於是,便問群臣道:“老身婦孺之輩,於此國朝典故,並不知悉……未知諸位髃臣以為,鄧學士所言如何?”
群臣互相看了看。
然後,大多數都將視線,看向了那個跪在禦前的皇子。
過去種種故事,在這些宰臣心裡麵跳動。
每個人都知道,現在說錯一個字,未來就可能禍及家族。
他們現在不僅僅要考慮高太後。
也需要考慮,那位跪在禦前的皇子,明天的太子,未來的天子的態度。166xs.cc
更得好好想想,帷幕之中的向皇後的態度!
原因很簡單。
高太後是天聖年間生人,如今已經五十有二。
而皇子卻隻八歲,皇後也不過四十。
萬一說錯了話,表錯了態度,未來可是要被拉清單,被清算的。
在群臣都在思考的時候,王珪卻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他立刻就持芴拜道:“臣珪冒死進奏皇太後殿下:乾興故事,確實如此!”
“當請皇太後殿下,權同聽政,以俟陛下康複也!”
王珪一開口,蔡確就已經看了過去,他的眉頭也皺了起來。
隻在心中,轉了幾轉,猶豫片刻,蔡確就硬著頭皮,持芴奏道:“臣確冒死上奏皇太後殿下、皇後殿下:若依乾興故事,則當是皇後殿下權同聽政!”
說著,他就深深一拜:“此蓋乾興時,真廟不幸,竟奄棄天下,遺詔命皇太子即位,尊皇後為皇太後,以皇太後權同聽政,處置軍國事!”
這是事實!
這殿中上下人人皆知的事實!
王珪裝著明白當糊塗,想**文字遊戲。
蔡確豈能容他?
蔡確說著,長身再拜:“臣昧死鬥膽,以為如今幾與乾興無二也!”
“乾興時仁廟,章獻明肅之嫡子也!”
“今皇子延安郡王,亦為皇後嫡子也!”
“臣愚鈍,不知所謂,鬥膽以為當以皇後權同聽政,以俟陛下康複!”
蔡確話音一落,頓時整個福寧殿中都是議論不斷。
因為蔡確說的確實是事實。
乾興時,就是章獻明肅皇後權同聽政!
而且,蔡確的話,也是有道理和禮法依據的!
一旦宮車晏駕,皇後就會變成皇太後!
而且,乃是天子嫡母皇太後!
在禮法上來說,難道還有比嫡母皇太後,和天子關係最近的人嗎?
舍嫡母不用,而尊太母聽政。
若是稍不注意,就是兩宮相爭,禍患無窮啊!
而王珪所言,也不無道理。
皇太後,乃是官家生母、皇子太母,如今官家臥疾不起,皇子幼衝以綱常而論,合該是太母聽政!
禮法也當如此!
可是……
若太母聽政,將致嫡母皇後於何地?
若嫡母皇後聽政,又將致太母於何地?
群臣的邏輯陷入了死循環!
跪在自己父皇禦前的趙煦低著頭,心中稍有得意。
因為,現在在這福寧殿內發生的一切,可以說就是他刻意塑造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