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的那位女主,想讓我給她賣命。我也想要高句麗的物資啊。怎麼說也是一個國家,局勢又很穩定。
送我點糧草不過分吧?
再說了。
蒙元人確實是狼子野心,沒準還想把高句麗給滅了。我在遼東抗擊蒙元人,對高句麗也是有利的。
你幫我,我幫你,都不吃虧不是?
當然。吳年是不會主動卑躬屈膝的去找高句麗的。但是高句麗自己找上門的嘛,那就另當彆論了。
陳承甫瞠目結舌的看著吳年。自己是奉命來招攬他的,他乾脆的拒絕了,然後厚著臉皮索要物資?
這得多流氓才想的出來?
不過有的談,比沒的談好。想了一下後,陳承甫認真的說道:“將軍說的對。蒙元人狼子野心,恐怕遲早對高句麗露出獠牙。”
“我們很願意支持將軍在遼東抗擊蒙元人。但是前提是將軍,得是我們高句麗的將軍。”
“至於炎漢子弟。我們高句麗與漢人是同宗,官方文書、王族、貴族使用的都是漢字。平日裡說的話也用漢語。”
“就是大宗與小宗的區彆。炎漢是大宗,我們是小宗。將軍隻是從大宗,到了小宗生活。不算辱沒了將軍。”
關於大宗、小宗。
吳年是比較同意的。
他知道漢武帝在鴨綠江南岸,設置漢四郡的這段曆史。
也知道商朝的王族箕子。
在曆史上,還有很多漢人在中原戰亂王朝更替的時候,去了那邊躲避戰亂。
從文化、血緣的角度上來說。
這個時代的高句麗,比蒙元人自稱是炎帝之後靠譜多了。再說了。陳承甫還算謙虛,自稱是小宗。
這個自稱,吳年挺喜歡的。
真是有自知之明。
雖然高句麗也是狼子野心,但目前看來比蒙元人可愛許多。
但說穿了,也全是廢話。
我吳年怎麼可能從堂堂炎漢子弟,自己貶低身份,變成小宗高句麗的子弟?
“先生說的有道理。炎漢是大宗,高句麗是小宗。隻是我吳年不僅是漢人,還是楚臣。遼東將門,世代沐浴皇恩。我吳年是忠臣,不能改換門庭,隻能感謝高句麗王的厚恩了。”
吳年先很客氣的說了一句,然後又忽悠道:“既然大家都是同宗。豈不是更有理由,聯手對付蒙元人?還請先生把我的意思,傳達回去給高句麗王。”
“請高句麗王務必想辦法派人送一些糧食給我。”
“我吳年一定能打擊蒙元蠻夷囂張的氣焰。他不會失望的。”
吳年很客氣,也很誠懇。但目的隻有一個要糧食。
陳承甫也很客氣,很誠懇,但目的隻有一個。要吳年這個人。隻要這個人到了,那什麼都好說。
要錢有錢,要糧有糧。
雖然現在遼東被蒙元人控製,但是身為東北亞的傳統強國高句麗,還是能想辦法,偷偷運送錢糧進入山區,支持吳年的。
雙方你言我語,就是說不到一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