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年說完之後,便端起了茶盞繼續喝著茶。
而在場包括劉知行、張海平在內的所有人,都覺得震耳欲聾。仿佛是有人拿著錘子,砸了他們的腦袋一下的感覺。
為炎漢崛起而讀書。
真是發人深省,也契合當下時局。
堂堂炎黃子弟,漢人衣冠。卻為蠻夷所欺辱,終於遼東淪喪,所有人成了蠻夷的俘虜。
在場的人沒有一個是對蠻夷卑躬屈膝的,也都是吳年堅定的支持者。
想起當時的情況,他們沒有人不咬牙切齒的。
但對於讀書,他們從沒有想過要作出什麼改變。
這一千多年來,讀書不都是這樣讀的嗎?
儒家經典啊。
為炎漢崛起而讀書。
這不是很好嗎?這不是比抱著儒家經典,每天搖頭晃腦,之乎者也的。逐一逐句理解聖人的學問好嗎?
三人的臉色漲紅,漸漸熱血沸騰起來。李陽更是雙手抱拳,脫口而出道:“將軍高見。是我們目光短淺。”
說完之後,他更說道:“敢問將軍。將軍發布布告,要建立國子監、孫子監。可有國子監祭酒人選?區區不才,雖然沒有參加過科舉,但是有創辦、經營書院的經驗。今天想學毛遂自薦。”
眾人都是驚訝的看著李陽,這轉變有點大啊。李陽可是因為反對,而跟著讀書人到達江縣,被推舉出來的三人之一。
現在不僅改變了主意,還“投敵叛變了”?
國子監祭酒,就是管理國子監的最高長官。
但是除了吳年以外的眾人,又覺得很理解。這一句“為炎漢崛起而讀書”,真的是太強烈了。
理解的人很容易理解,並且為之熱血沸騰,為之奮鬥。不理解的人,卻是對牛彈琴。
在場的人,都是感性而浪漫的人。
很理解。
吳年驚訝了一下,然後笑著點頭說道:“好。先生一片誠心。我又是用人之際,我怎敢拒絕?便聘用了先生做國子監祭酒。”
“關於國子監的事情,就拜托先生了。”
說著,吳年認真的雙手抱拳,對李陽行禮道。
“多謝將軍。我必定竭儘全力,儘我所能。”李陽連忙站起,拱手還禮道。
這熱血稍稍冷卻下來,他反而有些不好意思。我四五十歲的人了,怎麼還這麼衝動?
當麵毛遂自薦。
這國子監祭酒,放在楚國,可是從三品的高官。我何德何能啊。
有人前撲,有人後繼。
章敏這位前楚國舉人,聽著吳年發人深省的話語,看著李陽一往無前的決心,想起自己這輩子。
除了舉人這個身份,一事無成。便也生出了出世之心,站起來朝著吳年拱手彎腰道:“將軍。李先生珠玉在前,我也厚著臉皮,求個國子監司業的官職。”
“為炎漢崛起而教書。”
吳年抬眼看著他,哈哈大笑道:“真是好事成雙。”
“好。我都準了。”
吳年很高興,劉知行更高興。好。好啊。
這場風波來的好啊。雖然氣勢洶洶,來者不善。但結果喜人。這兩位可是大儒啊,又是開明的大儒,將軍堅定的支持者。
由他們來管理國子監,再合適不過了。如果沒有這兩個人,他可就要傷腦筋了,得層層選拔官員。
劉成也很心動,但想了一下之後,卻沒有跟上。他還年輕,還想讀書,等有朝一日,高中皇榜,再出來做官不遲。
而吳年。
遲早是要稱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