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閣城。
它是名副其實的高句麗京城北方最後一道屏障。此刻城中已經沒有普通的百姓,隻有一萬全副武裝的戰兵,以及堆積如山的糧草、輜重。
按照原來李允寵、趙曼成的預想。這座城池,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可以守備三月,並對吳年造成重大的殺傷。
這日上午。
吳年率領了五個萬戶戰兵,到達了金閣城北。
吳年讓校尉們安營紮寨,自己率領張震、呂言訓等數十騎,來到了城下觀望前方城池。
吳年稱讚道:“真是堅固的城池,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他對於京城的防線,了如指掌。但卻是頭一次親眼見到京閣城。這座城池所在的地勢比較高。
絕對的易守難攻。
看了一會兒後,吳年調轉馬頭,策馬飛馳進入了軍營之中,來到了中軍大帳內坐下。
又過了片刻,文武官員從外走了進來。
“我攻滅了扶桑人,使得整個高句麗震動。城中守將,可能也會動搖。誰敢入城勸降守將?一旦事成,我重重有賞。”
“如果事敗。我會妥善安置你們的妻兒家小,你們不必掛懷。”
吳年的目光落在了文官們的身上,沉聲說道。
文官們一時間都是猶豫起來。京城外的三個據點都是非同小可,李允寵、趙曼成都安排了妥當的人。
京閣城的守將叫鄧青山。今年四十二歲,乃是金氏王朝的開國功臣高弓侯之後。
他十八歲從軍,二十五歲繼承高弓侯爵位。為人處世,四平八穩,對高句麗很忠心。
沒那麼容易勸降。
但是俗話說的好,富貴險中求。這件事情一旦辦成了,一定能在將軍的心中留下好印象。
“將軍。卑職願往。”一名文官站了出來,彎腰行禮道。
部分文官頓時在心中捶胸頓足,晚了一步。
吳年定睛看去,乃是義州府籍貫的官員。高句麗秀才出身,今年二十八歲的陳永駿。
“好。先生馬上前往。我在此靜候佳音。”吳年點了點頭,說道。
“是。”陳永駿大聲應是,昂首走出了大帳。然後翻身騎上了吳年親兵牽來的戰馬,飛馳出了軍營,往京閣城而去。
來到城下之後,陳永駿勒馬停下,朝著城上大叫道:“我乃輔漢將軍使臣陳永駿。特來求見鄧將軍。”
“稍等。”城上的高句麗守軍,倒也還算客氣。
過了許久之後。城上放下了吊籃,陳永駿坐上了吊籃,晃晃悠悠的登上了城牆。然後在一隊戰兵的護送下,進入了城中一座大宅。
堂屋內。
鄧青山與麾下的將軍十餘人端坐。
鄧青山的身材魁梧健壯,氣勢十足。其餘將軍,看起來也都不是等閒之輩。
陳永駿卻是怡然不懼,昂首挺胸的走到了鄧青山的麵前,躬身行禮道:“陳永駿。拜見高弓侯鄧將軍。”
“你是高句麗人?”鄧青山聽出陳永駿的口音,目中精芒閃爍道。
“鄧將軍目光如炬。在下正是義州府人。”陳永駿痛快承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