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離開曹國去宋國,狐
偃提前到達,與司馬公孫固會麵。公孫固說:“我們的國君不自量力,與楚國爭勝,結果兵敗受傷,到現在病還沒好。然而,我早就聽說公子您的大名,一直很仰慕。我一定會打掃乾淨客房,等待您的光臨。”公孫固入朝後向宋襄公報告了重耳的到來。襄公正恨楚國,日夜尋找賢能之人來幫助他報仇。聽說晉國的公子重耳遠道而來,而晉國是個大國,公子重耳又有賢良的名聲,襄公非常高興!但因為他的傷腿還沒有痊愈,難以親自去見重耳。於是,他命令公孫固去郊外迎接重耳,並安排他入住賓館,用國家君主的禮儀來招待他,並贈送給他七牢大禮。第二天,重耳準備離開。公孫固奉宋襄公之命,再三請求他多留些日子。公孫固私下問狐偃:“當初齊桓公是如何招待你們的呢?”狐偃詳細告訴他齊桓公贈送姬妾和馬的事情。公孫固將這些話轉告給了宋襄公。宋襄公說:“公子從前已經與宋國締結婚姻。再送納女子我不能,但馬我可以照數贈送。”於是宋襄公也贈送給重耳二十乘車馬,重耳對此感激不已。他在宋國住了幾天,期間禮物和問候不斷。狐偃看到宋襄公病情沒有痊愈的跡象,私下與公孫固商議如何幫助重耳複國的事情。公孫固說:“公子如果您害怕旅途的艱辛,我們雖然國家不大,但也可以作為您暫時休息的地方。如果您有更大的誌向,我們國家剛剛遭受喪亂和失敗,力量無法支持,您還需要尋求其他更大的國家,才能實現您的目標。”狐偃說:“您的話真是真誠肺腑之言。”於是當天就告訴了公子,準備好行囊出發。宋襄公聽說公子要離開,又贈送了豐厚的物資、糧食、衣物和鞋子等,隨行的人都非常高興。
自從晉公子離開後,宋襄公的箭傷日益嚴重,沒過多久就去世了。臨終前,他對世子王臣說:“我沒有聽從子魚的建議,才落得如此下場!你繼位後,要把國家交給他輔佐。楚國是我們的大仇敵,世世代代都不要和他們友好。如果晉公子能回到他的國家,他一定會成為國君,一旦他成為國君,一定能聯合各個諸侯國。我的子孫要恭敬地侍奉他,才能稍微安心。”王臣再次拜謝接受命令。宋襄公在位十四年後去世。王臣主持喪事並繼位,稱為宋成公。髯仙有一首詩批評宋襄公德行和實力都不足,不應該被列入五伯之列。詩中寫道:“一事無成身死傷,但將迂語自稱揚。腐儒全不稽名實,五伯猶然列宋襄。”
當重耳前往宋國,即將到達鄭國時,消息早已傳到了鄭文公的耳中。鄭文公對群臣說:“重耳背叛父親並逃亡,各個國家都不接納他,經常饑寒交迫。這是個不肖之人,我們不必對他以禮相待。”然而,上卿叔詹勸諫道:“晉公子有三種助力,是上天保佑的人物,我們不能輕視他。”鄭文公問:“什麼是三助?”叔詹回答說:“同姓的人結婚,其後代一般不會繁衍昌盛。但現在重耳是狐女所生,狐和姬同屬於一個宗族,狐女生下重耳後,他便有了賢良的名聲,逃亡過程中也沒有遇到禍患,這是第一助。自重耳逃亡以來,他的國家一直動蕩不安,這難道不是天意在等待治理國家的人嗎?這是第二助。趙衰、狐偃都是當代的英傑,重耳能夠得到他們的效忠,這是第三助。有了這三助,您應該以禮相待。尊重同姓,體恤貧困,尊崇人才,順應天命,這四樣都是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