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創辦蘭陵書社!(2 / 2)

她一語就抓住了話中重點,賈琮笑著搖頭,並未多說什麼。

他雖和寶釵共同話題多,聊得來。

但還遠達不到互相咬耳朵,說私密話的地步。

再者,她口中“賤民”二字,也確實讓他有些不快。

儘管封建官家的女人都有階級性的,就連林黛玉那麼清高善良的女子。

骨子裡也有嫡庶、貴賤之分。

首先看不起戲子,其次背後對劉姥姥這種農民更是百般嘲諷.......

賈琮朝寶釵隨意敷衍了幾句,便作辭了。

而他前腳剛走,賈寶玉、林黛玉等人後腳就冒了出來。

其實她們已經旁聽有一陣了,薛寶釵也很不好意思。

賈寶玉撇著嘴,對寶姐姐、二姐姐和惜春妹妹與賈琮親近很不滿。

自己才是花叢中心,原想上前撚酸弄假幾句。

哪裡想到他一現身,賈琮就揚長而去。

.......

街邊的叫賣聲、喧嘩聲、討話還價聲,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不絕於耳。

一個涼棚搭起來的小攤位上,青布墊上擺放著三碗冰涼的酸梅湯。

金喜財頭戴瓜皮帽,身著灰馬褂,手拿旱煙袋,眉頭緊皺:“賈小公子,你說。

叫我們搞民間驛傳的去送書?還要南北往返?”

“不錯,當今天子重文章,以如今的時局來看,兩位掌櫃認為什麼人的錢最好賺?”

金喜財和黃俊郎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兩人一頭霧水......

賈琮微微一笑,繼續說:“自然是讀書人的錢最好賺!筆墨紙硯,哪樣是便宜的?

尤其是時文書籍,比消遣的還要好賣,你們一個搞驛傳,一個開書鋪行。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則不然,大可以合夥。

金掌櫃運江南時文、名家詩書過來,在北方必定大賣。”

這些商機,可不是賈琮憑空揣測的,清朝就有商人這樣乾,而且大發橫財。

遙想我大清前期,商人就已經完全發明了打廣告、買一送一、促銷等手段。

可想而知古代商人的智慧.......

金喜財、黃俊郎自然知曉其中的利弊,但這樣還不夠。

見他們二人低頭沉思,顯然是心動了。

賈琮趁熱打鐵道:“想必兩位掌櫃也聽說過小可薄名。

我十一歲能作通八股,取為生員大有希望的。

若是我少年成名,一定為貴店批閱時文,屆時二位又何愁沒有賺頭?”

如果名人士人批閱時文可以熱銷,賈琮必然揚名,當然也要取得功名之後才行。

而且批閱有講究,必須快、精、準,儒林外史的匡超人就是賴此為生。

讀書人爭相購買,首要看準的就是名人效應。

這話雖然有點空頭支票的意思,但賈琮目前所展現出的潛力,確實不假。

金喜財和黃俊郎常居西城,對於賈琮的來曆、名聲。

他們自然也有所耳聞,此番話說下去,二人已經大有意動。

“賈公子這幾篇(儒林外史).......唔,比不上(新瓶梅)精彩,恐怕賣不出幾本呐。”

黃俊郎大肚子拖下圓凳,嘴唇吸溜酸梅湯,再度確認道:“還是《新瓶梅》好看.......你且說說,怎麼個參股法?”

沒點遠見卓識,就知道盯著那點顏色看。

你乾脆直接去看《洞玄子》《玉蒲團》之類的得了。

賈琮暗自諷笑,道:“黃掌櫃請放寬心,好東西不急賣不出去。

明年,明年‘蘭陵笑笑生’的書定然熱銷。

首先,我的書、畫拿進來,不收半分錢,一年之內隻收賣出去的一半。

另一半,投進來作為經營書鋪之用。

其次,這書鋪還是由你們來經營,我絕不插手,隻按投進來的比例分紅。

你們若是有深謀遠慮,我敢保證,不出三年,書社能開遍大江南北......”

兩人聞言瞪大了眼睛,麵麵相覷,飄飄忽忽的都有點不相信。

但黃俊郎此時已經十分確信那些書都是賈琮親筆所寫了。

看看這不是天才,什麼叫天才?

他如果少年成名,廣交士林,書鋪當然是能大大賺錢的.......

金喜財瞅著書上的署名“蘭陵笑笑生”半響,道:“賈公子的人情世故、才學時文,可見一斑。

我們跟你乾倒也不虧,可以試一試,先立下契約。

不成再一拍兩散如何?還有書社搬了位置,合該再取個啥名字?”

真應了那句無奸不商,還要專門立個契約。

一旦賈琮反悔或吞並,他們就好打官司了。

賈琮摩挲著下巴,道:“那行,就叫蘭陵書社吧。”

今天的這個決策,或許他們三人誰都沒想到,在若乾年後。

蘭陵書社的名聲在士林人之中無人不知,震動天下。

而這個書社。

竟然隻是一個十一歲半大少年和兩個商販,在一個小攤位裡邊敲定的。

賈琮不惜舍棄一半的利潤銀子,拿去入股書社。

一方麵自然是為了錢,而另一方麵,則是未長久的將來做考慮。

未來指不定要靠書社傳播他的名望。

他很重視合作雙贏的局麵,不會把錢看得太重,這兩位也是比較熟悉的人。

寫書、寫作都不容易,像《儒林外史》這種優秀作品。

隻是記得大體上的情節,他遣詞造句可謂絞儘腦汁。

甚至快要達到了日夜顛倒,廢寢忘食的地步。

不滿意的草稿不知費掉了多少篇,錢,也不是那麼好賺。

看看曹雪芹的紅樓夢前前後後,創作、修改了十餘年。

最後還因為文字獄不得不歌功頌德,而且太監了。

蒲鬆齡、施耐庵他們也都不好過.......

作為一個寫手,無論古今,都是苦逼的命。

完全是拿腦子、耗光陰、禁自由,來賺辛苦錢。

特彆是這個時代還沒有正版和版權的概念.......

胡適和俞平伯的新紅學之前,世人根本不知紅樓作者是曹雪芹,老曹何其悲哀。

而賈琮一本書能賺幾十兩,不是古代書好賣。

是生產、印刷條件所致,窮人家,連筆墨紙硯買不起。

一天從早忙到晚,哪有閒心思看書?

而且還認不得字兒!

不管話本小說,還經史子集之類的書。

客戶大多是富人家,所以昂貴一點,也不足為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