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賈寶玉下場縣試,秦可卿睹物思人(2 / 2)

薛家進京之後,便騰出來給他們住。

這裡麵有個門道:薛姨媽當時對王夫人說,不用西府糜費。

薛家有錢,吃、用可以自己出錢。

這一點也基本確立了林黛玉、薛寶釵處境的優勢劣勢。

西府下人不會對薛家說什麼口舌是非。

而對黛玉就會,黛玉吃住皆由西府出。

且梨香院臨近後門、後街。

薛蟠樂得悄悄出去鬥雞走狗、鳴花宿柳。

薛姨媽寵溺、賈政王夫人都不管。

院中幾棵梨樹,葉子繁盛亭亭如蓋,翠綠、淡雅。

臥房內,香菱正忙碌著,她細心地打來熱水,給他洗腳。

薛蟠因為水燙了一點,一腳踢翻銅盆,暴戾恣睢:“死丫頭!你莫不是想燙死我?”

“大爺莫生氣,我重新打過。”

香菱不顧洗腳水濺了一身,怯懦地忙忙抬盆出去。

薛蟠冷哼一聲,香菱出了門泫然抹淚。

按紅樓的時間進度。

香菱此時還沒被收為侍妾,全因薛姨媽卡著。

往後大約在賈元春加封賢德妃前不久。

薛姨媽才特意置辦酒席,讓薛蟠正式收香菱為妾。

如果沒有意外。

這位蘇州甄士隱的千金小姐,悲慘的命運已然注定。

四月上旬,快要立夏。

同時也是每年全國各地府試開始的日子。

“父親,孩兒這便去了。”賈琮於東路堂屋請過安。

“嗯,好好考給為父爭口氣。”

賈赦雙手扶靠椅,因平日裡貪圖享樂享、鮮有鍛煉,有點懶得站起來。

瞧著小兒子的麵容清減了許多、身材消瘦了許多。

他道必是苦讀書的緣故,卻不知是恒久鍛煉所致。

雙眼瞧木梁:“若是嫌往返費時,你院試一並考了再回來也行。

橫豎家裡有你哥哥、嫂子擔待。”

邢夫人暗自撇嘴,這小子是不是有些無理了?

母親也不叫了?

想了想,沒好氣道:“那一千兩銀子可要記得取回來!”

“咳咳.......”

賈赦不言語,左右請安侍立的賈璉、王熙鳳,低著頭,還能說什麼?

賈琮沉聲道:“太太多慮了,那錢放在社倉,是有日程的,並不是白捐的。”

邢夫人聞言仍有些不舒服,索性發號施令:“鐵牛,還有那個新來的曹什麼華......曹達華。

你們好生看著小爺,不許在外胡鬨,亂吃花酒、更不許浪費銀兩。

有事急速回報,不準欺上瞞下.......”

“是,是。”

鐵牛、曹達華青衣、小帽、跪著伏頭,眼朝地麵。

出了三層儀門。

王熙鳳扭著豐滿的翹臀:“你是真不怕?還是假不怕?

你那兄弟若是得了父母之心,你該如何立足?”

賈璉定定看向她,皺眉道:“說什麼胡話?親兄弟何必明算賬,他又不跟我爭。

等琮弟取了功名,他在外麵當官,到了那時,不單咱們夫妻、族裡都要仰仗他。

倒是你,前兒我還說拿點錢給琮兄弟,你為何不允?當真是婦人之見。”

她好心為丈夫打算,沒曾想卻被當成驢肝肺。

鳳辣子頓時炸了毛:“好好好!我是婦人之見。

我的錢就是我的嫁妝,那都是我們王家的。

不是你們賈家的,想要拿我的錢討人、沒門!”

賈璉氣勢瞬間軟下來,哄道:“得得,都是你的,我就這麼一說,何故生個什麼閒氣。”

“我生閒氣?”

王熙鳳絲毫不讓,冷笑道:“那你也去考個功名,你要什麼我都給你。”

“罷罷,是我的錯,少說幾句。”

賈璉苦笑:“我都買了個五品同知的官身,還費那勁兒考個什麼!”

平兒抿了抿唇,默默無言。

與此同時。

賈寶玉也收拾妥當,茗煙、李貴、掃紅、鋤藥等小廝跟了一大堆。

被褥、衣物、美食拖了一馬車,看這架勢。

倒像是某個富家公子哥出門旅遊的。

賈琮搖了搖頭,有些望塵莫及。

賈寶玉四書底子多少有一點,在賈政、王夫人壓迫下。

漸漸地被動地學了八股,因為通靈寶玉,天降祥瑞。

賈母、王夫人等盲目地相信寶玉不比任何人差的。

這就匆匆上陣。

按照慣例,府試之前有一場複試。

專門給縣試不過的人再考,過了就能參加府試。

同理,院試之前也有類似的複試。

賈寶玉此番正是要先考這場複試,回頭再一起考府試。

不可否認的是。

賈寶玉幼年之時,因賈元春已經教過他詩書。

元春與寶玉,名是姐弟,卻情同母子。

所以賈寶玉肚子裡是有點墨水的,無可質疑。

原著中:“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就是下一年,對聯、見解,張口就來。

賈寶玉尤其喜歡《莊子》。

一切準備就緒,坐在馬車。

賈寶玉信心滿滿:“不就是考一場童試麼?倘若我用心學個一二。

哪有不中的,屆時就等林妹妹大吃一驚。”

賈寶玉此時對待女人,沒有專一之說。

要等到十五歲時“識分定情悟梨香院”。

他的情感觀才發生轉折。

秦府。

“張生若曰;世之好色者,吾知之矣。

來相憐,去相掮也。

此無他,情動而來,情儘而去耳......”

“最可念者囀鶯聲於花外,半晌方言......”

“更可戀者,棄玉趾於殘紅,一步漸遠......”

這是一篇以“西廂記”一句話為題目的遊戲八股文。

這篇八股文此刻被捏在秦可卿手裡。

破題、承題、起講.....等等樣樣俱全。

秦可卿看得入神、唇角微勾,再繼續往下看:

“噫嘻!招楚客於三千,似曾相識。

傾漢宮於一顧,無可奈何.......”

這兩句是化用戰國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以及“漢書”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一顧傾人城”。

整篇文章,論點鮮明。

每一處都是緊緊扣住題目的“秋波”二字來陳述、論證。

“招楚客於三千,似曾相識。

傾漢宮於一顧,無可奈何......”

秦可卿又笑又歎,睹物思人。

驀然之中一翩翩情景浮上心頭。

尤其是那一句“棄玉趾於殘紅”。

不正是述說他們在固安荒林的經曆嗎?

待目送秦鐘出門趕考而去。

秦可卿心道:“就這樣罷,我不能陷你於不義。

師弟。

祝你明年春闈高中,金榜題名大登科,洞房花燭小登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