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鄉試開始(1 / 2)

書社會定期舉行集會。

賈芸不多做停留。

收錢之後帶著搬運的人手離開。

二進左屋內。

王浩、周六合、張冇才來了。

王浩起草章程:“景之,蘭陵盟的盟約。

除卻你說的兩條‘為生民計、為功業計’。

要不要再增加?”

賈琮沉吟道:“你是副盟,這兩條暫時作為核心。

不予修改,我想應該無人反駁。

生民在前,為生民也是為功業。

利人利己,因果分明,方為上策。

至於蘭陵盟一應規則、條例。

可以慢慢增減、修改。

隨著人數增多,再作打算。”

“科考在即,景之也準備動身吧。”

周六合好心提醒,再又商談一陣,等兩人出去後。

王浩麵露猶豫,想了想委婉說道:“立言、立功、立德,是我輩所求。

我聽聞秦家有一位小姐,以前是你侄媳。

李贄的前事之鑒不遠,景之千萬不要誤入歧途.......”

李贄被看做北明朝的異類之一。

他當時和胡廣麻城的一位千金寡婦交心品文。

發乎情、止乎禮,吟詩作對。

可是此事傳開,這個程朱理學吃人的年代。

此事就成為敵人彈劾李贄的借口之一。

李贄因此入獄,死於獄中。

“我會注意的。”

賈琮歎了口氣,雖然麵無表情。

可對這些故意束縛人的禮教,真是厭惡不已!

孟子雲: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者。

父母國人皆賤之。

三進一排西屋的靠北一間。

尤氏又挽了發髻,梳得密攏攏的。

花妝眉子、雲肩,往後院天井自己動手洗了衣物。

黃俊郎、金喜財識趣地不聞不問,無事不來打擾。

尤氏本來可以回娘家的。

可是尤家失去賈珍、賈蓉的依靠。

單靠尤老娘、尤二姐、尤三姐原先得到的賈珍賈蓉禮物。

頂多支撐半年罷了。

鐵牛送來棗梨杏桃,小青兒也跟著進了外間。

尤氏訝然:“好新鮮的果實。”

“青兒是琮三爺叫來伺候的,她自個兒也願意。

這姑娘孤苦無依,就跟著大奶奶了。”

鐵牛解釋道。

青兒乖巧地行禮,少女長大了不少,玲瓏有致。

原本青澀的麵容,愈發長開,是個大姑娘了。

聽了鐵牛的話。

尤氏忽地想起了銀蝶她們,怔怔地半晌說不出話來。

而對賈琮這個舉動,也不知是何意。

尤氏回過神來,從炕頭抓了一把銅錢賞鐵牛、青兒。

笑問:“你家小爺吃過了麼?他對你們可真好。”

“嘿嘿,那是。”

鐵牛小雞啄米般點頭:“我家小爺的好脾氣。

天上地下,再找不出第二個了,就是寶二爺。

平日裡還不時發脾氣摔杯子、打茗煙鋤藥他們呢。”

尤氏好笑道:“你家爺吃了什麼?”

“酸梅湯、白菜、紅棗。”

鐵牛、青兒異口同聲回答。

彼此愣一下,又笑了。

“你倆個先出去候著。”

這時,賈琮襆巾飄飄地掀簾子進來。

鐵牛、青兒應了聲,退避。

尤氏見狀起身,玩笑似的福了個禮。

她本不是愛拘束的人。

“大嫂子......”

賈琮還未說完。

尤氏便搶先道:“你還是叫我姐姐吧,如今沒那層關係了。”

“也行。”

賈琮頓了頓,說完就在對麵坐下,沉吟道:“派青兒來,是她自己願意。

她一個人也孤苦伶仃的,走近了。

起碼有我照應,大嫂子......呃。

大姐姐也不是苛待下人的人!

互簽契約,也不必到官府登記。

我想你長住這裡,未免對你名聲有虧。

我救你的事彆人是不知情的,這點不必擔心。”

尤氏抿了抿唇,想說什麼。

賈琮又繼續說道:“等我考完科考、鄉試,不論中不中。

給你們想個營生的法子,另覓一處房子。

或者你回家......”

最後一句話說出口,賈琮想了想又覺不對。

尤氏若是願意回家,就不會跟他來了。

怎麼說呢......?

尤氏不會拖後腿,但也對他無用。

報恩也算報夠了,夜長夢多.......

畢竟尤老娘一家與她說不上多麼親。

過繼來的母親、妹子。

當初是尤氏富貴,現在誰顧誰?

想到這裡。

賈琮改口解釋了一句:“我不是趕你走,這樣對你、對我也好。”

一口氣說完,賈琮抬眼望著她。

尤氏與其對視,目不轉睛。

眸光分明有淚水,卻壓製住了。

半響...強顏歡笑點了點頭。

她自己也說不出是什麼感覺。

“我也不想牽累你。”

尤氏咬著唇轉身偏頭:“隻是你說二妹該不該嫁張華呢?

我這兒一直拿不定主意......”

尤氏姐妹的事情,哪裡和他有半毛錢關係?

賈琮皺眉道:“彆勾搭上璉二哥就好。

其他的事你們自己做主,我走了。”

賈璉勾搭尤二姐,是在賈敬喪事之時。

國孝家孝,賈璉都不顧了。

而距離賈敬死亡,還有三年。

賈璉可以公然不顧禮教、國孝、家孝。

停妻再娶(用的是正妻禮節)。

這些,無疑是給他自己安的罪名。

禮教,能衝破這個束縛嗎?

王稚登耽擱了馬湘蘭幾十年。

四十多的馬湘蘭親自登門為他起舞。

轟動江南!

六七十的王稚登哭道:都是禮教誤了我們啊!

馬湘蘭這一舞傾儘一生。

終究毫無所得。

《禮》定尊卑、分貴賤、吃人不吐骨頭。

此情此景。

賈琮終於有幸能體會到了。

衝破禮教的那一天,可能嗎?

.......

秦業於西山監督吉壤,尚未完工。

賈琮去秦府拜彆。

秦鐘麵色紅潤,風流俊俏更勝往昔,體型偏瘦。

賈琮所見男子中,最英俊的就是賈薔、秦鐘了。

“可惜,太可惜了,這回鄉試我不能陪你了。”

秦鐘親熱地拉他就坐:“景之,你不去見一見姐姐?”

“來不及了。”

賈琮搖頭笑了笑:“就來說一聲,中秋前後就要開貢院。”

秦鐘無語,寶珠去回話了。

秦可卿正在耳房咬線,倆丫頭也不在胡鬨。

“琮三爺這時名聲太大,有顧忌也是好的。

他是為姑娘著想,前兒珍大爺、小蓉大爺歿了。

滿城沸沸揚揚,老爺的邸報都傳到家了......

幸好小姐不在東府,不然就進了教坊司。

咱們也得被發賣!”

一日夫妻百日恩,得知這個消息時。

她不痛快了一段時間。

秦可卿撣撣裙子:“父親常有差事。

一有了師弟這個學生,官運亨通。

指不定能做到侍郎老爺,他是不是福星?”

“是。”

寶珠、瑞珠一起點頭:“他也是姑娘的福星。”

秦可卿笑語盈盈,手中針線上下翻飛。

“那就成了,求不如不求,爭不如不爭。

隻要父親、小弟過得安好,我們就沒罪受。”

說完,心裡卻在想:“此事和師弟有關係嗎?

若是這樣,我非紅顏、卻是禍水......”

.......

.......

這段時間,榮國府倒是很平靜。

畢竟誰也沒對賈琮科考、鄉試抱太多信心。

本來,賈琮也隻是當做磨練的。

北方小麥,秋天播種。

次年夏天收。

中東傳過來的小麥是北方主要作物。

此外北方習俗是七月祭祀青苗神。

七月十五祭祀麻穀。

麵對久雨不晴要“掃晴娘”(陝西叫做掃天婆)。

這些在賈琮院試之後,歲考時就見識過了。

雜種、輪種的還有黍、粟、番薯等。

番薯最早由福建、廣東、雲南種植。

由呂宋、安南傳入,畝產千斤。

是古代農民充饑的首選。

今人要得知古時宛平的情況。

多半還得看看沈榜的《宛署雜記》。

馬車走過官道時,秋日還不見麥浪。

氣息是翻耕、犁耙過的泥土味道。

到了順治門市集。

西郊外的宋裡長帶人攔車請字。

謙卑笑道:“賈小相公是咱們大楚第一神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