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一會兒,顧卿姿拿回來一個土豆,問陳良,“有人說這個是馬鈴薯。也有人說是洋芋。”
“哎喲,閨女,這是土豆。”一個婦女搶在陳良開口前說。
“洋芋,土豆,馬鈴薯是同一個東西,在不同地區有不同叫法。”陳良這個還是知道的。
顧卿姿聽了,轉頭就對拿著圓形蘿卜和大頭菜的張金釵說,“這兩個是同一個菜,隻是叫法不一樣。”
陳良:……
反正現場人多,話也密,陳良她們沒能搞清楚狀況。
終於,在開荒和準備過冬物資兩個重要大事之間,她們選擇了回家做飯,因為不知不覺,已經到中午了,是吃飯的時間。
顧卿姿做飯的時候,陳良一邊幫忙洗菜,一邊和顧卿姿商量。她們理了一下彼此聽到的信息,總結了一下:
第一步是生存下來,第二步是度過冬天,第三才是種地,在紅鬆村紮根。
度過冬天和種地是大項目。就早上聽到的消息來看,她們還有很多事要做,隻是她們還沒有弄明白,隻能後麵一步一步慢慢來。
生存的事就很簡單,山上和河裡能夠輕鬆獲得野生食物。她們隻需要建個房子,用來遮風避雨。
至於這個房子要怎麼建。建房子是個大事,花錢的地方多,她們目前的精力、時間和金錢都支撐不起她們建房子。而關外最常見的窮人房子就是地窨子。
保暖、安全還容易建的地窨子。地上挖一個方形的深坑,中間立一根柱子用來承受屋頂的重量,在地麵往上搭半人高,加一防水保暖的頂蓋,地窨子就搭好了。再找師傅修一個火炕,或者自己再買取暖爐。冬天住的地方就有了。
陳良趁飯還沒有做好的空隙,跑到村西其他流民家裡參觀了一下,對地窨子有了更具體的了解。
她們就這樣定了,冬天住地窨子。
——
本著長遠考慮,她們給自己的院子做了長遠規劃。
和這裡的大多數住戶一樣,她們將來要把院子做成回型的。兩層圍牆,裡麵一層石頭圍牆住人,外麵的籬笆圍牆種地。外圈是菜地,裡麵是院子。
現在種不了菜,菜地先不管。她們先規劃院子。
陳良兩人吃完飯,就開始乾活。她們沿著官府就下用來劃分界限的草繩鋪了一尺寬的石頭路,石頭路既能當做界限,劃分好院子和菜地,還能阻住野草生長,看起來美觀。
院子是正方形的。官府留下的草棚剛好在院子左邊靠前位置,陳良給草棚加了一堵木牆。作為她們暫時的住所,冬天的時候就用來放柴,
在草棚靠裡的位置挖地窨子,以後有了石頭房子,地窨子可以作為菜窖。
院子右邊靠前位置搭了個牛棚,養牛羊雞。牛棚旁邊搭一個廁所。廁所離現在地窨子和以後的房子都有一定距離,不會把臭味散進房間。
陳良想了個辦法,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