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 9 章(1 / 2)

[]

關外地廣人稀,物產豐富。隻是寒冷和野獸讓絕大部分人望而卻步。

到關外的主要是各地故鄉生活不下去的人,大家習俗不同,生活習慣不一樣,對關外生活也不了解。

當地官府不僅在土地規劃上下了功夫,還在教導人習慣當地生活下了大力氣,給每個村配了一位農官,給新來的人家傳授農業和生活上的知識。

紅鬆村的農官名叫李鋼鍋,是村長的親戚,平時住在村長家。

陳良和顧卿姿,第二天起了個大早,和張金釵一家、頑強女人一家的所有人,一行人十三人去找農官聽取建議和指導。

農官李鋼鍋的名字普通,卻是個長相清俊文雅的讀書人。眾人到他屋外時,他已經拿一張村莊地圖,在院子裡等大家了。

眾人簡單地自我介紹了一下,就開始進如正題——學習如何在紅鬆村生存下去。李鋼鍋在院子的木桌上,攤開地圖,給各位講了一下這裡的大概情況:

以村莊為中心,四周是田地,背麵挨著連綿大山南邊和東邊是附近其他兩個村子。村莊的房子集中在中心,四周是農田,官道連接著村莊,村莊也有自己的主乾道,幾乎路過每一家人的田地。

他們初來乍到,最首要的目標是生存,所以李鋼鍋先從附近自然資源說起:

“山上有蘑菇、野菜,野兔之類的,河裡的魚蝦,都是野生的,大家各憑本事”

他拿幾隻新鮮的可食用蘑菇,讓大家記住,告誡大家一定不要采不認識的蘑菇,以防發生食物中毒事件。

李鋼鍋還沒有講完,就有其他人來找他了。

這些是先來的流民。每年的流民基本是在開春出發,夏初達到關外。早到三個月,住在村子西邊。比陳良他們更有生活經驗。

這樣一來,院子裡站滿了人。現場詢問的人多了,李鋼鍋就忙得停不下來,一人問不到幾句話。找農官真的很占用個人時間,但是又很有必要。

先來的流民裡,熱心腸多,有人會主動和陳良他們傳遞自己的經驗,解答她們的問題。但是大家來自天南海北,又在紅鬆村待的時間不一樣,大家說話熱情,隻是沒幾個是陳良想聽的。

農官給陳良她們提建議:每一家留一個人跟他學東西,家裡其他人抓緊時候去開荒或者準備過冬的物資。

張家和高家原本就是農民,他們有豐富的生活生產經驗,隻需要其他人輕輕提點一下,很快就了解了大概,能夠開始部分勞作,於是他們隻留下一兩個個人在這裡見縫插針地找李鋼鍋問問題,其餘人回家各忙各的。

陳良她們不行,家裡就兩個人,都沒有當過農民。顧卿姿不能乾重活兒。陳良一個人也乾不來這麼多事情。無論是開荒還是準備過冬物資,她都隻聽彆人說過,不知道具體要怎麼做。

兩人找不到去處,像無頭蒼蠅一樣亂竄。村裡人自來熟,大人小孩都能和她們聊兩句,隻是她們東聽一句西聽一句,沒有學到係統的知識,零碎的話聽了當白聽。

“剛剛老婆婆說,開荒要用火燒。”顧卿姿不確定的眼神看著陳良。

“她說的是不要用火燒,因為火不好控製,會造成很嚴重的火災。”陳良很確定不能用火燒。

“誰說的,我家就是用火燒的雜草。”一個大叔糾正她們,並且傳授自己的開荒經驗,“先把四周可以燃燒的東西清理掉,搞一個防火帶,火就燒不到彆處去了。”

兩人一細想,連連點頭,覺得大叔說得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