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八)撿了一隻青花碗(1 / 2)

新武大宗師 青衣朱雀 3341 字 2024-04-06

“那這些東西還能進行燒祭不?”張勇勝好奇的問道。

燒祭是祭祖的最後一環,就是將各家各戶帶來的祭品焚燒了。張家的燒祭是集體進行的,城裡沒有這種專業的祠堂,隻能各家各戶分開搞。張勇勝最懷念放置祭品的架子被點燃的樣子,猶如巨型火炬,非常壯觀。

張貴權點點頭道:“一開始恪叔是不同意的,後來見帶這種祭品的人實在太多,他也隻能妥協。其實都是家族親戚們的一番心意,真要拂了這番心意,大家肯定心有怨言,人心就散了。”

中午在張貴權家隨便弄了點麵條吃,然後眾人各自去走親戚。張勇勝對張灣村並不熟悉,經常來往的親戚也沒幾個。張學文的熟人就多了,很多村裡的孩子都在鎮上小學讀書,因此他非常受歡迎。

張勇勝帶了些祭品,朝著村莊後麵的小山走去。張家的墓園在半山腰的平台上,這次張勇勝來也打算順便給爺爺掃墓。爺爺給他留下一大堆古籍,這些書對他太重要了,因此要對先人表示一下。

慢悠悠的步行上山,沿著村民們踩出來小路往山上走,轉過一個彎便到了半山腰的平台。平台並不是很平,有一定的坡度,沿著這個坡度立著一排排的墓碑。這些都是張家的先人,最早可上溯到幾百年前。

這次回來祭祖的親戚很多,有的親戚是清明節沒能回來的,也順便上山來掃墓。此時正是太陽如日中天的時刻,山上比山下清涼了不少。他們便坐在墓旁閒聊,講述一下今天的生活情況。

張勇勝在眾多墓碑中遊走了一會兒,找到了一塊紅砂石的的墓碑,上麵有隸書雕刻的碑文,這是他爺爺和奶奶的合葬墓。墓碑前麵有個貢台,兩旁是紅砂石的石墩子,一切都顯得頗為古樸。

他在墓碑前蹲下,先拿出小掃帚將貢台打理了一遍,掃去上麵的浮土,也拔掉殘餘的香臘。然後鋪墊上舊報紙,將到來的貢品一一擺上。最後才點上香臘,焚燒紙錢,恭恭敬敬的作揖磕頭。

對先人的崇敬是張家自古以來的傳統,雖然張勇勝兩世為人,但這種傳統依然刻在了他的血脈裡。他的這一世生命來自張家,這種祭祀給他帶來的家的感覺,讓他覺得自己有根了。

上輩子他是遊走江湖的武林高手,一輩子不知父母是誰。說出去是威震天下,其實自己心裡才知道沒有根的痛苦。這輩子終於有根了,他非常珍惜這種感覺,所以每次祭祖都表現得很積極。

按照流程掃祭完畢,張勇勝並沒有急著下山,而是在墓園遊蕩起來。墓園的墓碑不少,山下的都是比較新的。年代久墓要往山上走,越往上墓越久遠,墓碑的規格越高,各種雕刻和碑文越多。

走到最上麵的時候,這些墓碑雕刻時間已經到了近百年前。張勇勝認真的看著碑文墓誌銘,還有繁複的裝飾性雕刻和翁仲,心裡暗自歎息。張家紮根這個山溝溝數百年,也是出了一些地方名人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