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趙雲飛做了個示範,比廖登峰蹲得矮了半尺。他的大腿與地麵平行,雙臂抬起與大腿平行,四肢呈現出平衡的狀態。這種姿勢非常累,而且對平衡的控製要求更高,比初學者的馬步難度高了不少。
初中時為了練習力量,趙雲飛還讓張勇勝在他的雙臂和雙腿上放了四碗水。這都是他照著武術雜誌上學的,對力量的考驗更加大。最初沒幾分鐘他就受不了了,後來持續練習,碗都不知道被摔了多少。
鄒有誌看著趙雲飛的四平大馬,讚歎道:“趙兄弟這馬步也太標準了,沒有好幾年的功力可達不到這水平。我們這裡大多數都是初學者,就算是成年的那些,馬步也沒有你這麼標準呢。”
趙雲飛得意的笑道:“鄒師傅過譽了,我這算是馬馬虎虎吧。我是從初一開始練四平大馬的,現在也是五六年了,勉強算合格。”
廖登峰看得挺有興趣,也學著趙雲飛的樣子往下蹲了半尺。一蹲下來他就覺得不對了,不但小腿的承受力成倍的增加,身體的重心也發生偏移。隻要挺值腰杆,重心就往後移動,很容易摔跤。
為了對抗這種不平衡,他身體不得不勉強超前傾斜,但這樣一來雙手就不平了。想要同時保持四肢的平衡和重心的穩定,技術難度比一開始大了不少。他試了十幾秒中,感覺全身都酸軟得不行。
鄒有誌解釋道:“這樣的馬步我們有了相當的基礎才開始練,普通初學者是很難掌握的,尤其是他們這些小孩。他們的身體還沒有成形,強行練這個容易受傷,所以初級班都是以簡單的動作姿勢開始。”
張勇勝笑道:“馬步還是要從基礎練起,彆以為力量夠了就能跨越式發展,其實這是悖論。力量隻是身體的一部分,練樁還有改變身體構造和神經反應的功能,你的神經反應不在點上,全靠主觀意識調整是很累的。”
金凱聽得有些糊塗,問道:“你的意思是馬步練好後不是主觀意識調整,而是身體下意識的反應?不會吧,我覺得都是自己控製的啊?”
張勇勝搖搖頭道:“不完全是這樣,隻是你們感覺不到而已。廖師兄為啥身體下意識往前傾,這就是身體構造不行,隻能主觀往前傾,才能控製住平衡。如果身體自己能夠控製,他還需要主動往前傾麼?”
“身體還能主動控製?你這理論挺新鮮的。”董奇山感到很新奇。
張勇勝點點頭道:“你們記得生物課上的青蛙脊髓實驗不?沒有大腦的青蛙為什麼能有神經反應?青蛙有,人為什麼沒有?”
曾易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說爺爺經常讓我保持頭腦空白,用身體去感受和反應呢。這就是在用脊髓來動作啊,脊髓距離身體和四肢比大腦近,控製起來自然比大腦迅速和方便,應該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