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寂空寺與什錦麵(2 / 2)

“我就知道你呀!不單是為了賞雪……”

雪天路滑,馬車行的極慢,原本一個時辰的路竟走了快兩個時辰,總算到了柯山。

從馬車下來目之所及處有一尊巨大的彌勒石佛,相傳是隋代時開鑿的。一行人在石佛的注視下虔誠的三拜後往山徑走去,葉蓁蓁覺得這尊石佛法相柔和慈祥,有種普渡眾生的悲憫之感。她默默地在心裡禱告著母親身體康健,父親在外平安。

“你們就在柯山鑒湖亭子那裡等我們罷。”葉蓁蓁吩咐著跟來的兩個駕馬車的家丁。

去往寂空寺的山徑並不長,但下了雪很難走。彆看雪看上去鬆軟的模樣,踩上去才知道全是冰渣,又硬又滑,沙沙作響。山路本就崎嶇不平,三人隻能撿一旁的枯枝當拄拐探路。

寂空寺坐落在一大塊岩石的平坦處,若從下往上看大概在石壁半山腰。它背靠著石壁,石壁上開鑿著一排排洞窟,洞窟裡是一尊尊佛像,姿態各異俯瞰紅塵萬千,有些空白處還雕刻著經文。柯山這個地方曾是采石場,因此留下了許多石壁石窟,並建了寺廟。

整個柯山並不止寂空寺一座寺廟,再往上走還有座禪寺,彆的山頭也有寺廟,但這裡的紅梅是一絕,素齋也是一絕。而禪寺則是桂花林出名些,秋天的時候葉蓁蓁也來過一趟,在禪院吃了桂花糕。

寂空寺的山門要靠香氣才能尋到,不見其寺,先聞其香。

山路的儘頭被兩顆並排而立的古鬆檔了視線,若不注意拐彎便會走到另一條路,另一座寺廟。梅花的香氣若有若無,還混雜著鬆針的清香,那是一種冬日山林的味道。葉蓁蓁貪婪的猛吸了幾口,她尤其喜歡這個天然的清香。三人從古鬆下穿過,眼前豁然開朗。寺外就有一株紅梅料峭而開,仿佛在迎接遠道而來的香客。

人靜山空,葉蓁蓁在寺裡轉頭四顧,天與地與山與寺上下皆白,並無二色,自己像是被裝在晶瑩剔透的白盒子裡,登閣遠眺才望見青鬆香林。

一般的寺廟牆體刷的是黃漆,而寂空寺卻是用的灰磚,一下雪白茫茫覆蓋一片。若非有這紅梅,怕是連這寺廟都要隱於山中了。

美景雖美,卻不抗餓。到了午時,肚子叫了一路,葉蓁蓁決定先安撫自己的五臟廟,便去了齋堂。她們去的有些遲,齋堂門口已排了一行人等素什錦。

寂空寺的素什錦是澆頭,香客自己選麵或是飯,還有粥,都隻要五文錢一份。葉蓁蓁喜歡吃麵食,而齋堂用的蘇式麵,纖細筋道,韌性十足,她更是喜愛。蘇式麵不能煮久,火候很重要,煮久了麵軟趴趴的黏在一塊就不好吃了。

齋堂煮麵就一個爐灶,上麵架著口大鍋,大鍋四周釘著竹條,竹條上架著撈麵的竹簍。負責煮麵的小和尚動作麻利,將麵投入到煮沸的水裡,又迅速將隔了兩三個的竹簍撈起,把麵放進清湯裡再遞給另一個小和尚。一個接一個的煮麵又撈起,順序絲毫不錯,時間算的剛好,麵湯也沒有灑出來。

葉蓁蓁盯著自己的那碗麵到了另一個小和尚的爐灶前,他舀了一勺素什錦便示意她可以端走了。

她找到位置坐下便開始吃,先不要將素什錦攪散,而是從麵中間夾。細麵加上素什錦滿滿一口,細嚼慢咽感受細麵的滑韌和素菜的清新。再喝一口麵湯,感受湯底的淡雅。就是為了這口湯,才不要一來把素什錦攪散。

蘇式麵的湯底是一碗麵的靈魂,分紅湯和白湯,但不論紅湯還是白湯都含葷食。寂空寺改了湯底,用的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