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司馬錯聯兵伐楚之後,楚國進入了‘後霸主時代’,國力一度極其衰微,國庫空虛,就連王城郢都都成了一片廢墟,舉國幾無可戰之兵。
在當時的情況下,熊午良提出了複興楚國的戰略——
一是複仇越國。
二是開荒嶺南。
三是經略巴蜀!
如果把楚國比作一個病人,集權變法算得上是調理身體養蓄精氣;而上述如此三步走的戰略,便是口服的虎狼猛藥!
複仇越國,是為了提振民心士氣、開拓海港。
開荒嶺南,則是讓大楚多出上千裡一年三熟的豐沃耕地——後世明末清初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而在這個時代,諺語中所謂的‘湖廣’地區,還大多是茂密的原始森林。
如果這千裡沃土能夠得到充分開發,楚國的糧食將取之不儘用之不竭——這就代表更多的人口、更多的兵員、更能抗住長時間的戰爭。
不僅是耕地——嶺南地區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楚國地廣人多,但是礦產確實不多——戰國之世,礦物資源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其中尤以韓國的鐵礦最為出名,而楚國境內隻有極少的可開采礦產。
如能開發嶺南,楚國也能有充足的煤、鐵資源。
這就代表著更精良的兵器。
總而言之,‘開荒嶺南’是熊午良王霸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至於第三條‘經略巴蜀’,除了巴蜀糧倉能帶來的經濟上效益之外,還有在軍事上開拓第二條北上攻秦線路的重要意義——這是後話,此處暫且按下不表。
言歸正傳——熊午良聽了屈原的話,眼前一亮:“時機已經成熟?如此甚好!”
屈原撫須而笑,片刻之後臉色又嚴肅起來:“君侯,開荒嶺南之事,還按原計劃實施否?”
所謂原計劃,指的是利用各大貴族去開發嶺南——原定嶺南開拓團的‘名額’,本就是為了拉攏貴族為曲陽侯所用的。
時過境遷,熊午良已經在楚國站住了權力中樞,大大小小的貴族無不俯首帖耳,已經無需用‘嶺南開拓團’的名額來勾引貴族們為己所用了。
熊午良沉吟片刻,最終還是緩緩點頭:“還按原計劃吧。”
“開荒之事,投入太大。”
“若撇開那些貴族自己來……縱然國庫日漸豐盈,也扛不住如此巨額投入。”
“還是要依靠那些貴族的充沛家資,才能儘快開荒。”
屈原讚同地點頭:“此言甚是。”
開荒嶺南,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熊午良正在琅琊海港死命砸錢,縱然五年十年之後可以回報豐厚,可該項目短期內卻是個隻進不出的吞金貔貅。
實在是沒有餘力再開展規模更大、耗費人力財力十倍於琅琊的‘嶺南開荒工程’了。
隻能將這項工程外包給貴族們。
貴族們有錢有糧,還有消磨不儘的時間和精力和旺盛的工作積極性——讓他們去乾,再合適不過。而且還能大大縮減大楚國庫對嶺南的支出、縮短開發嶺南所需的時間。
屈原沉吟片刻,低聲提示道:“如果嶺南真如君侯所言那般富庶……交給這些貴族去開荒,會不會……”
屈原說到此處,欲言又止。
熊午良當然明白這位老臣的擔心所在——
所謂集權變法,本就是為了削弱貴族們。
現在開荒嶺南,如果成功,那麼每個參與其中的貴族都會發一筆橫財——和‘強乾弱枝’的大方向似乎又有衝突。
熊午良微微一笑:“本侯心中有數。”
“召集那些願意順從本侯的貴族——一月之後,本侯在郢都公布‘嶺南拓荒’戰略!”
屈原點了點頭,不再多言:“遵命。”
……
楚國地廣千裡,不乏有貴族被封在偏遠的窮鄉僻壤,要等待他們趕到郢都,確實要磨蹭一個月的時間。
好在這段時間也不算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