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肥義誌得意滿的期待笑聲中,楚軍和趙國使節團距離琅琊城的距離漸漸縮短,視野裡的城池,逐漸清晰了起來。
原本有些模糊的細節,隨著距離的拉近,也更加明晰了。
琅琊城,果然是一座雄偉的堅城!
按理來說,麵對這樣一座令人望而生畏的城池,肥義本該笑得更加歡樂、嘴巴都咧開到耳根兒才對。
但是!
肥義的笑聲卻戛然而止……仿佛被掐住了脖子的鴨子一般!
……
青銅軺車上的熊午良豁然起身,眼睛瞪大,似乎想說什麼,卻說不出話來。
麵前的城牆上,是連綿的白色旌旗。
這……
舉白旗?
法蘭西正統在琅琊?
當然,若是越國投降,還不至於讓熊午良震驚——事實上,熊午良知道姒驚是一定會投降的。
因為現在姒驚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相符。
本來越國王室後繼無人,繼續打仗也毫無意義。
反倒是痛痛快快地投降,讓女婿熊午良的威名可以更上一層樓;同時也能保留一些越係的嫡係班底,留給未來姒儀誕下的子嗣,這才符合姒驚的利益。
姒驚是個聰明人,在大限將至的時候,一定會作出最優的策略。
即便熊午良對他的態度堪稱惡劣,而且全盤拒絕了姒驚的全部條件,姒驚也隻能接受。
越國沒有和楚國談條件的資格,姒驚也沒有和曲陽侯談條件的資本!
但是……
在這個時代,舉白旗,是不代表投降的……
曆史上最早關於舉白旗象征投降的典故,應當是在秦國統一天下,又被劉邦攻入鹹陽之後——眾所周知,秦人自認五行屬水,水為黑色,故而舉國尚黑。
秦末,各地義軍風起雲湧,掀起了一連串反秦運動。
劉邦當時在謀士的建議下,進取關中,兵貴神速直取鹹陽——彼時的秦帝國統治者子嬰見大勢已去,於是便以秦人‘國色’的反色——白色為冠冕,向劉邦表示投降。
這,就是中原大地上‘投降專用色’的最早起源。
以當前的時間線來看,那也是幾十年之後的事兒了。
至於歐洲那邊為什麼也不約而同地采用白旗作為投降象征,就不得而知了——可能也是華夏這邊傳過去的規矩?(如有讀者了解,可以給老衣科普一下)
琅琊城上的白旗白布既然不代表投降……那還能是什麼意思?
有個大人物,死掉了……
熊午良有些發懵——他確實沒打算放過姒驚,因為楚國大地上積攢的怨氣,唯有通過姒驚的人頭才能發泄出去。即便姒驚和熊午良沾親帶故、即便這是個人才……熊午良也必須要殺他!
不然,國內的貴族必定會揪著這一點瘋狂地攻擊熊午良,而楚國的萬千黎庶(尤其是淮南平原上的平民,被禍害得最慘)也會對熊午良的信服程度大大下降。
但是。
熊午良確實沒想到——姒驚就這麼死了?
這……可不像那樣一位雄才大略的梟雄的死法……
……
在楚軍的注視下,琅琊城的城門打開了。
一隊文臣武將,按次序走了出來,為首的正是和熊午良有一麵之緣的呂義。
有些曲陽新軍的士卒警惕地抬了抬手中的連弩,卻又被直屬的軍官們按了下去。
熊午良緩緩坐回原處,與之前不同的是現在挺直了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