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冬是冷的,風是硬的,街上的行人是少的,而雪,是常有的。
這京城之雪,不似江南那般溫婉細膩,它帶著北國的豪邁與粗獷,一夜之間,將這座古城裝扮得銀裝素裹。
嶽不群一行人坐著馬車,第一次看到了冬天的京城。
他們看到街道兩邊的商店林立,各種商品琳琅滿目,還有各種小販,擔著各自熱氣騰騰的小吃攤,穿梭在狹窄的胡同與繁華的街角之間。
不遠處,烤栗子的香氣撲鼻而來,濃鬱而誘人。
小販熟練地翻轉著鐵鏟上的栗子,金黃色的外殼在火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誘人,隨著“砰砰”的爆裂聲,栗子的香氣愈發濃鬱。
而另一邊,羊肉串的攤位前更是熱鬨非凡。炭火熊熊,鐵架上的羊肉串被烤得滋滋作響,金黃色的油脂滴落在炭火上,激起一陣陣誘人的香氣。
即便是下著雪的冬天,都是這般熱火朝天。
嶽不群看著如此人來人往的街道,忍不住感歎道:“不愧是帝都,果然熱鬨非凡啊!”
木高翁聽後,樂嗬嗬的說道:“嶽先生來京城多住些時日,可以看看鼇山燈節。”
嶽不群笑著點了點頭,留在京城過年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
穿過永定門,木高翁的目光不經意間捕捉到了一抹熟悉的身影,那正是歐府中備受信賴的外院管事——華安。
華安亦是眼尖,迅速認出了木高翁及其隨行的隊伍,連忙加快步伐,麵帶溫煦的笑容,躬身行禮:“木翁,歡迎回城,馬車上定是嶽先生與夫人吧?”
“正是嶽先生與寧夫人。”
木高翁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慈祥的笑意,打趣道:“哈哈,你這小子,不在府中料理事務,倒是跑到這城門口來‘堵’我了?說說看,所為何事啊?”
華安聽後,笑容更甚:“木翁真是慧眼如炬,什麼都瞞不過您。夫人特地在崇南坊,精心挑選了一處清幽宅邸,作為嶽先生在京的休憩之所,今日連嶽姑娘也已遷居至此,就等著嶽先生和諸位華山朋友呢!”
木高翁了然,當即說道:“那你們帶路,我們跟在你們後麵。”
“得叻!您跟我來。”
崇南坊在外城,元朝時期在崇南坊有個柴市,所以那地方也就叫柴市口,寫過《正氣歌》的文天祥曾在此就義,並有《柴市節》流傳到了後世。
時隔多年,有潘姓開辦的燒製磚瓦的窯廠,稱“潘家窯”,這個地方又重新熱鬨了起來,地皮比起其他地方很貴,但跟內城相比,還是便宜了許多。
歐藏華與劉箐商量一陣後,拿出了八百兩銀子,在崇南坊購買了一處占地兩畝的院子,作為嶽靈珊在京城的娘家,入門那日,她就從崇南坊出發,進入歐府。
一行人悠然穿行於京城錯綜複雜的街道之中,馬車緩緩行駛,曆時近半個時辰,終於抵達了目的地。
嶽不群與寧中則夫婦走下馬車,華安適時上前,語調溫和地介紹道:“嶽先生,寧夫人,此處交通極為便利,此處往南,不過三裡之遙,便是法華寺,古木參天、梵音嫋嫋,乃是一處靜心祈福的聖地。若往東行四裡地,則能到潘家窯,那邊是商賈雲集,很是熱鬨。”
“不錯不錯。”嶽不群點了點頭,這地方麵積不如應天府獅子山的莊園,但位置顯然好了不止一點。
這就是親疏有彆啊!
兩人帶著一眾華山弟子步入庭院中,得到消息的嶽靈珊,身影如同輕盈的燕子,從院內某處歡快地奔來。
“爹!娘!”
嶽靈珊的聲音清脆悅耳,充滿了對雙親的思念。
她一把撲入寧中則的懷中,仿佛要將這段時間的分離,都化作此刻緊緊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