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再送往眷錄官處進行眷錄,由書吏用紅筆滴字不漏地抄寫一遍試卷。
歐藏華忙完一切事物回到家裡時,華安便迎了上來,拱手道:“老爺,今日收到了百餘份拜帖,都是希望能夠上門來拜訪您的舉子們送來的。”
“都是哪裡的舉子?”歐藏華神情平靜的問道。
華安立即回答道:“湖廣舉子五十三人、江西舉子四十二人、浙江舉子十一人、河南舉子九人。”
歐藏華微微一愣,沒想到會有這麼多江西舉子拜訪他。
思索一陣後,便開口道:“讓丹青生回帖,邀請石鼓書院和嶽麓書院的學子明日來府上做客,年前莫師伯派人送來的臘肉,正好可以用來招待家鄉人。”
“是。”華安笑著應了下來,挑出兩院學子的拜帖,前去尋找丹青生。
第二日傍晚,受到邀請的十五名舉子前來赴宴。
歐藏華看著眾人,其中的蔣福陵、歐陽選、鄧尚義、劉黼、吳英、顏守忠六人來自石鼓書院,剩下九人都是嶽麓書院的弟子。
正德二年,王守仁來嶽麓講學。
這次講學是繼南宋湖湘學派之後,嶽麓書院的又一次重要學派活動,直接引導了嶽麓書院的學術繁榮期。
小王在文化領域的高度,是歐藏華遠遠不及的,這也直接反應在兩個書院的差距上。
歐藏華與舉子們邊吃邊聊,知道老師吳遜、山長蔡汝浦一切安好,也就安心了不少。
一場宴會,歐藏華也在暗自觀察著這些年輕舉子們,有人聲若洪鐘,響徹雲霄。有人辯才無礙,語驚四座。有人慎言謹行,不墜儒雅之風。
其中,零陵楊材、醴陵徐一鳴、華容傅尚文三人,尤為突出,才情橫溢,舉止有度,進退之間,儘顯風流。
宴席結束後,眾人都有了幾分醉意,在華安的安排下次第辭彆,各歸其所。
就在這時,那位名叫歐陽選的舉子上前,拱手道:“侄兒歐陽選,拜見姑丈。”
歐藏華呆了一下,他一個穿越者,哪來的侄兒?
這門親戚他不認可!
歐陽選也怕誤會,趕緊澄清道:“家祖歐陽禮,與歐陽尚公是堂兄弟,淵源頗深。此番造訪歐府,除卻拜訪姑丈之外,家祖與家父皆再三囑托,務必代向祖母及堂姑問好。”
歐藏華聞言,麵色柔和,微笑道:“原來如此,我家之事,蒙諸位長輩掛念,感激不儘。但今日暮色已濃,不妨待明日,再行安排。”
“太好了,家祖還讓學生給祖母帶了些家鄉特產,明日學生再一同帶來吧!”歐陽選眼睛一亮,開心的說道。
“如此甚好,明日我讓華安通知你。”歐藏華笑了笑,隨後就讓華安送人離開。
他來到後院,便與劉箐說起了此事。
劉箐仔細想了一陣,有些不確定的說道:“我以前倒是聽舅舅提起過,不過從未見過。”
扭頭正好看到歐陽夫人抱著青雉遛彎過來,便朗聲詢問道:“娘,您知道歐陽禮這位長輩麼?”
“你這孩子,咋咋呼呼的做什麼!”
歐陽夫人瞪了一眼劉箐,才說道:“歐陽禮是我的堂兄,不過他們一家很早以前就搬到安仁去了,你怎麼知道的?”
劉箐聽後,眼眸明亮的看向歐藏華說道:“夫君,他還真是你侄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