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題目發下去,學子們開始奮筆疾書。
歐藏華待了一會兒,便走過去查看學子們的答題.他隻是好奇,才不是為了嚇唬這些新人。
轉了一圈,覺得沒意思了,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隨著時間的推移,落日餘輝,霞光瑰麗。
陽光斜照在紫禁城上,將天地染成了一片金黃。
殿試在暮鼓聲中迎來了結局,所有的貢士們放下了筆,在鴻臚寺鳴讚的領導下,依次從大殿之中退了出去,收卷官上場,將貢士們的試卷收了上來,然後將四百九十七份考卷交給彌封官。
彌封官蓋上彌封關防印送掌卷官,由於時間匆忙,殿試墨卷不須謄錄成朱卷,直接送到東閣讀卷官處,等待十六日早上讀卷。
三月十六日,雞都還沒叫,歐藏華就在曲非煙的催促下起了床,卯時便來到了東閣,而其餘十三位讀卷官差不多同一時間到來,在楊廷和的帶領下,大家夥進入東閣開始評審試卷。
由於這一回參加殿試的人數眾多,大家又隻有一天的時間閱卷,時間很是倉促。
首先送到十四人手裡的是會試前十的考卷,大家分彆分彆觀看時,用朱筆在精彩的句子後麵畫個圈,最後統計誰獲得的圈圈多,誰便是第一名。
廣東廣州府·霍韜、南直隸淮安府考生·蔡昂、南直隸徽州府考生·唐皋、陝西西安府考生·馬理、江西吉安府考生·李中
即便每一個人都是當地享負盛名的人傑,可是在東閣十四位讀卷官的麵前,他們還是稚嫩了些。
天下之大,英才輩出,然而能夠有幸踏入東閣門檻者,終究是鳳毛麟角。
有的人窮其一生,苦讀不輟,也隻是為了讓自己的考卷有機會進入東閣。
走到這一步,努力和天賦,已顯得微不足道。
十四位讀卷官之中,歐藏華是個另類,比起楊廷和、梁儲等人,他不僅年輕些,動作也更加利落,尤其是那一雙如炬的眸子,隻需一掃而過,兩千餘字的文章仿佛在他腦海中瞬間定格,字句清晰,條理分明。當旁人還在細細品味第一篇的韻味時,他已悄然拿起第三篇。
不知過了多久,兵部尚書陸完拍了拍歐藏華的肩膀,善意的提醒道:“歐侍郎,先吃些東西,墊墊肚子吧!”
歐藏華回過神來,看了一眼不遠處的漏壺,發現已經到了午時。
“多謝大司馬提醒,”歐藏華拱手回禮後摸了摸肚子,隻感覺餓得前胸貼後背了。
他和陸完一同出了東閣,到一旁的偏殿去吃飯。
這一回隻要給十四位讀卷官準備夥食,光祿寺那幫人終於拿出了點本事,做出來的東西不再是難以下咽的豬食了。
兩人坐下之後,陸完便微笑著詢問道:“歐侍郎對於哈密、吐魯番、烏斯藏之事如何看待啊?”
歐藏華微平和的說道:“此三地各有性格,隻可惜上次朝貢之時,下官軍務纏身不在京城,未能與之使節交流。”
“歐侍郎以後想跟他們交流,怕是有些困難咯!”
陸完喝了口茶,緩緩訴說起這三地最近一年的騷操作,最後感歎一聲道:“想要他們和平相處、重新朝貢,唯有強勢威壓方可!”
“大司馬的意思是?”
陸完神情認真的說道:“甘陝地區需要一位精通軍務的強勢之人主持大局!本官認為,左都禦史彭澤,便是不二人選。”
歐藏華神色呆了呆,人家彭澤才回京城幾天,你就迫不及待的把人往西北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