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奏道:“其實陛下已有改製:廢察舉興科舉,隻是此舉尚緩,尚未見效而已。陛下常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治天下亦在治民心。臣以為當先治秀民之心,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科舉以仕取人,籠絡人才,驅策英傑,此患可解。”
“牢籠誌士?”劉琦忽然想起了一個詞,拍手大笑道:“孔明所言極是,將天下人才都為國家所用,則大漢幸甚,天下幸甚。”
到了如今這個地位,劉琦才真正明白科舉的意義,最主要的就是把優秀人才全都籠絡起來,既能得利,又能成名,讓他們心甘情願發揮本事,功成名就,光宗耀祖。
隻要能力出眾者安定了,天下自然也就安定了,即使有人想造反,也不過是些草寇之流,成不了什麼大事。
其實眼前的局勢何嘗不是如此,漢末亂世,拚到最後剩下的諸侯,哪一個不是一時豪傑,那些趁亂自立的草寇,不過是湊個熱鬨,不是早早被消滅,就是被吞並,如果曹操、劉備、司馬懿這些人有為國家效力的機會,必將又是一個強盛的大漢。
法正道:“牢籠誌士,驅策英才,其術莫善於此。然求學之路,非一日可成,尚需三五年,陛下當稍抑工商,獎勵農事,待國庫充盈,百姓安定,再興科技、重兵器,民富國強,方可討四海、拓八荒。”
“此言甚善!”劉琦將手指向掛在正殿的世界地圖,大笑道:“大漢威名,華夏之光,必將閃耀世界。”
幾人目光都轉過去,看著地圖上圈住的幾個地區,無不目光熠熠,自古君王群臣隻看九州之地,如果世界真如陛下所繪,開拓海外之功,必將超越秦皇漢武,直追三皇五帝。
“好,既然要辦,就大辦!”君臣達成一致,劉琦傳旨,於北邙山建先農壇,半月後舉行親耕大典,邀請附近百姓觀看。
是日春光明媚,鮮花遍野,雖說按照先例已經過了親耕時日,但眾百姓聞訊還是歡呼雀躍,奔走相告,自洛陽至北邙山,人山人海。
天子劉琦騎馬出行,後宮眾妃子伴駕隨行,領眾文武在先農壇行祭農耕耤之禮,隨後在山下田地扶犁親耕,皇後及群妃在一片草地上紡織刺繡,一片和諧景象。
不多時見劉琦竟挑水走到群妃中間,鼓樂中高聲唱道:“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
織布的華妃步練師款款起身,取木勺舀水灑向四周,柔聲和道:“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你澆園……”
眾官百姓驚喜不已,鼓掌歡呼震天,雖然已經聽不到他們在唱什麼,但農夫們滿麵紅光,有些甚至激動得淚流滿麵。
其餘商賈兵卒則露出羨慕之色,心中暗想:陛下雖然愛財,但農事才是國之根本,還是種地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