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顛覆改革(2 / 2)

遂傳下聖旨,拜諸葛亮為征南大都督,假節鉞,自益州郡至永昌郡,全權委任軍政大事,兵發滇池,會盟蠻族,因地製宜設置官署,無需再奏報。

馬謖等人無不震驚,劉琦的魄力和雄心他們自然清楚,吃驚的是竟給諸葛亮如此大的權力,所有政事都由他一人裁奪,這和自立為王並無區彆。

不過馬謖也知道諸葛亮鞠躬儘瘁,絕不會有不軌之心,更明白陛下用人不疑,暗暗下定決心,今後要將這炎風營打造得更為精銳,不負聖恩。

劉琦哪知道這些屬下的心思,他隻是覺得開辟新地百廢待興,事事裁奪太過麻煩,而諸葛亮更善於治政,曆史上又有治理南中的先例,全盤交給他省心罷了。

當然,對劉琦來說,他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要對這個反複千百餘年,卻最終被蠻夷侵略的王朝,來一次顛覆傳統的改革。

當天下人都以為漢室再興,又將迎來一個中興盛世時,一場暴風雨也正在醞釀之中,而這個風暴的源頭,同樣將起於襄陽。

車馬轆轆,仿佛劉琦跳動的心,這一次是政治和經濟的變革,他也沒有經驗和預知能力,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比之行軍布陣更為凶險。

隻能根據後世經驗,儘量掌舵前行,不要讓華夏這條船偏航,陷入狂風巨浪。

劉琦心知,但凡改革顛覆傳統,都由開國君臣來完成最合適,他們有殺伐果斷的決心和擔當,共患難的忠誠和信任,必須要為後世開辟道路。

如果放到後世,必定又是權力和人情交錯的權衡,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如就在這奠基之時,做得更為徹底一些。

他更明白商稅才是真正的國庫之源,商人的作用不僅在於賺錢,更在於促進商品流通,沒有流通的錢幣,都是廢銅爛鐵。

唐宋的繁榮,都是商業極度發達,一度商稅超過田畝與人丁之稅,漢朝的商稅主要有關稅和市稅兩種。

白手起家的朱元璋拯救華夏,曆代功勳帝王可排進前三,但輪到治政就顯示出小農思想的不足,明朝重農抑商最為極端,到最後導致國庫空虛。

明朝財政太過簡陋,嘉靖帝被喻為總會計,天天掰著指頭算賬,最後竟做回老本行,要向朝臣伸手要錢。

海瑞這樣的大才,可算得儒家最高境界,言行一致,剛正不阿,也難治國,關鍵在於理念守舊,還是停在重農複古,可見儒家害人之深。

劉琦倒不是反對儒學,而是要百家爭鳴,各司其職,儒家教書育人,大國之治,還需發展科技、繁榮經濟,這才是長久之計。

不僅要加強重商主義,扶植手工業,還要鼓勵海外拓殖,一想到東瀛的銀礦,非洲的金礦,還有那神秘的瑪雅文明,劉琦就激動起來:“錢,都是朕的錢……”

隨行的羽林軍大驚,紛紛下馬在地上尋找,史阿近前問道:“陛下掉了多少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