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拋磚引玉(1 / 2)

自劉琦兩年前回洛陽後,便親自主持內政,但他從不管尚書六部,都交給諸葛亮和法正裁奪,與荀彧、糜竺、魯肅另辟蹊徑,似乎隻為賺錢斂財。

兩年時間成立大漢銀行,組建大漢糧行、鹽行、布行等九大行商行,另外還有四大營造司,主管建城、修路、水利、船艦,這些無一不是選拔商人擔任要職。

要不是又在南宮設國子監、修葺鴻都門學館,規劃四庫院編纂諸子百書,隻怕那些官員都要辭官罷朝了。

此言一出,壓力最大的糜竺下意識地點頭,他從徐州不惜散儘家財輔佐劉備,就是為了擺脫商人身份,讓糜家成為真正的世家。

徐州首富,這個稱號看似響亮,實則是最大的諷刺,無人入仕,沒有經書傳家,總是低人一等。

糜家的豪賭也是一次投資,劉備的隕落讓他們一時迷茫,所幸劉琦崛起,中興大漢,糜家也算有從龍之功,可結局還是掌管天下商業,為人所笑,這讓他如鯁在喉。

劉琦卻笑道:“朕如今所建國營商行隻是基礎,凡糧、油、布、酒等,涉及百姓民生之業,都要做國營。”

荀彧憂心道:“昔魯國曹邴氏……以鐵冶起,富至巨萬,以致鄒、魯多去文學而趨利者。若朝廷為先,恐天下人人效仿,皆棄文從商,背信棄義,此非國家之富也!”

劉琦卻毫不在乎:“從商之道,有盈有虧,並非人人都能經商,就像世家子弟從小學文,也不能人人都成大儒,名士亦非個個君子。範蠡棄政從商,亦積資巨萬,人稱陶朱公,可見商者也有優劣,並非人人趨利。”

法正點頭道:“武帝時漢興,海內為一,朝廷開關梁,弛山澤之禁,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所以國庫充盈,方能與匈奴一戰。若用陶朱公逐十一之利、富好行其德等經營之道為楷模,商民未必不出聖人。”

劉琦言道:“朕建國營商行既為充盈國庫,也是為防止奸商:以往每逢災年,朝廷賑災不及,奸商便會哄抬糧價,搜刮錢財,逼得百姓賣地,乃至於賣兒賣女者屢見不鮮。”

荀彧點頭道:“吾等所憂者,正是為此。”

劉琦道:“朝廷商行正是為了調控物價,避免百姓災年買不到物資,賑災隻是解燃眉之急,穩定市場才是長久之計。”

看大家已經打開思路,劉琦繼續說道:“今鹽鐵本為國家所有,但糧、布等也有厚利,與其讓奸商賺去,何不朝廷自己賺?將來國庫和內務財產各單獨計算,將商行所得一成貴為內務府,供養宗室及功勳子弟,凡為國家有貢獻者,少有所教,老有所養,隻要我大漢不滅,子弟們便永遠有一口飯吃。以免如劉皇叔那般,本有大誌,卻因生計而織席販履,反為人所笑……”

劉琦緩緩說著,荀彧等人越聽越有理,尤其說到養老一事,眾人更是心中震動,這可是為朝廷官員免去後顧之憂,關羽更是虎目微張,半晌之後緩緩點頭。

“治國之道,以民為先,國富則民強。隻要國庫充盈,甚至無需出兵,朕便可掃平四夷,戰爭不必隻是兵力強弱,亦可用經濟滅國,不戰而屈人之兵。”

“額……這怎麼可能?”荀彧大驚,幾個人也都瞪大眼睛。

剛才還在說商業強國,怎得忽然又轉到兵法上來,簡直匪夷所思。

“鑄造漢幣便是為此準備,朕要讓漢幣變為各國貨幣,姑且稱為漢鈔霸權!”

劉琦示意大家喝茶,簡單舉例說明金融戰和貿易戰的套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