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生於憂患(2 / 2)

楊彪三朝老臣,德高望重,又有楊家的底蘊,當之無愧的士林之首,而孔門自從孔融被殺後一蹶不振,楊彪也是儒家的代表,這時候他必須站出來表態。

“臣以為陛下發揚百家,乃聖明之舉!”楊彪躬身道:“自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儒學並非固步自封,而是吸納各派所長,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百家爭鳴是一件好事,春秋戰國諸子各有學術傳於後世,孔聖亦曾求學於老子,若當朝我等也能各有所說,推陳出新,必能載入史冊,名傳千古!”

隻青史留名這個榮譽,就讓所有人雙目放光,甚至有人呼吸都急促起來,這些文士皓首窮經,他們或許不圖財,不怕死,但最在乎名聲,有人甚至拚了性命,就為垂名後世。

郗慮抬頭怔怔看著楊彪,一副書呆子模樣,疑惑道:“楊太傅,你這是?”

楊彪並不多做解釋,回頭看著眾人,緩緩道:“君子六藝,傳承至今,諸位學會多少?”

此言一出,又是振聾發聵,所有人都低下了頭,六藝可不是簡單的禮樂射禦書數,其中細分五禮,六樂,五射,五禦,六書,九數。

按照這個標準來說,龐統說的沒錯,班固說的更沒錯。

楊彪歎道:“眾人注解,各有認知,遂有五經,隻因聖人微言大義,文無對錯而已。然則五射,五禦,九數卻被束之高閣,隻因此間之難,非苦學真知不能領悟。今儒生避重就輕,去難取易,皓首窮經卻隻囿於前人之見,無異於閉門造車,窮極一生,不過是作繭自縛而已。”

楊彪的聲音沙啞甚至有些中氣不足,卻如黃鐘大呂,震動所有人,這番對儒生的批判可謂一針見血,而這番見識,顯然也隱隱有宗師氣度。

楊彪的預見並非無的放矢,到了宋朝之後,儒學已經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道枷鎖,程朱理學更將女人捆綁起來,滅人欲之說簡直是文明的倒退。

劉琦也有些意外,今日試探揶揄這些迂腐的書生,不過是為了打壓士族氣焰,方便推行接下來的新政,讓他們少說話,做好分內之事。

但楊彪這一席話,必定讓儒家掀起一場革新風波,想楊彪經曆過十常侍、董卓、曹操之亂,在雲波詭譎的漩渦中心活下來,雖然比不上孔子遊曆六國,但這番經曆卻是其他人沒有的,這就是曆經磨難後的真知灼見!

“孟子曰: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家國如此,人亦如此,儒學何嘗不是如此?”楊彪的聲音在金殿回蕩著:“蒙武帝獨尊儒術,吾等後輩本該再接再勵,而非自滿自得。今陛下辦科舉,興百家,並非針對儒學,而是為國為民。”

“儒學以德治國,以禮安民,以仁育人。然國將不國,何以為治,朝綱崩亂,儒生何為?”

楊彪麵色潮紅,情緒有些激動,似乎想起了那些苦難的日子,大聲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所有人目光看向楊彪,那佝僂的身軀此刻卻變得高大無比,甚至有光輝氤氳出來。

楊彪從此刻,已然成聖矣!

劉琦也沒想到打破儒學僵局的會是楊彪,對這個結果十分滿意,掃視全場問道:“眾愛卿為何一言不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