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決定,便由徐庶與馬樂先去金城,見機行事救出馬超,劉琦從漢中調兵,隨時準備接應。
劉琦笑道:“古人雲:人苦不知足,既平隴,重望蜀。今蜀中早定,正好反其道而行之,反平隴上,再定關中。”
龐統也坐不住了,言道:“近日正感無聊,既然關中戰事將起,不如我去漢中,助文長一臂之力。”
“此番出兵,當趁勢出兵祁山,一舉收隴上,定西涼,安定關中,亮願效犬馬之勞。”
龐統不滿道:“中原還需孔明斡旋,南陽不可少了你,關中戰事,你就不要與我爭功了吧!”
劉琦笑道:“二位不必爭了,此番兵出秦川,恐要經年累月,隻用漢中兵馬不夠,還需從益州調兵,我親自前去,荊州還由二叔與軍師調度,伺機進取中原,方為穩妥之計。”
龐統點頭笑道:“如今江東已成盟友,無後顧之憂,正與孔明三分天下之計相合:關將軍將荊州之軍向中原,我等從另一路兵出秦川。孔明得償所願,霸業將成之際,還是鎮守荊州穩妥。”
諸葛亮歎道:“主憂臣勞,勞師遠征,本為將帥之責,卻要將軍南征百戰,我等不能為主分憂,豈非被人笑我荊州無人,漢室無人?”
劉琦笑道:“此言差矣,若論內修政理,整個荊州也無人能與軍師相比,唯有你坐鎮荊州,我才能安心出兵。馬超秉性桀驁,西涼人心未附,我若不親自去,恐難以服眾,儘快安定秦川,才好逐鹿中原。”
現在的西涼隻有韓遂,關中隻有夏侯淵,曹操、司馬懿都不在,劉琦自信還有一戰之力。
諸葛亮的作用可不僅僅是做軍師,更要兼顧後方,統籌所有政事,這段時間在襄陽,劉琦基本就是個甩手掌櫃。
要是兩人位置換過來,諸葛亮去祁山倒是彌補了曆史遺憾,自己留在荊州,能不能做的比諸葛亮更好另說,那不是找罪受?
諸葛亮蹙眉道:“將軍此去,要兵分兩路,一路在漢中見機行事,一路出祁山平定隴右,隻士元一人恐怕難以分身。”
龐統笑道:“莫忘了法孝直還在零陵養病,此時也好了十之八九,我二人同去,孔明但放寬心。”
諸葛亮這才點頭道:“有法孝直隨行,吾無憂矣!”
劉琦言道:“今中原局勢雲波詭譎,唯有軍師在南陽,方可剝絲抽繭,尋找戰機,我想關將軍也早已按捺不住,還需先生安撫。正所謂厚積薄發,二位文武相和,出兵之日,必會震動天下,扭轉局勢。”
劉琦也知道諸葛亮自從出山,便一直治理內政,從治民到律法,甚至開辟田地,製造水車都參與其中,無不為人稱道。
唯獨還沒有真正在軍事方麵一展所長,即便他淡泊明誌,但亂世紛爭,人人都在建功立業,他也有些技癢難耐。
諸葛亮抱拳道:“將軍放心,亮非意氣用事之人,時機未至,絕不冒險行事,中原之戰,不動則已,動則叫曹軍毫無還手之力。”
劉琦點頭道:“荊州錢糧充足,兵馬蓄銳,中原戰事,全憑軍師運籌調度。先生若能在此之前請荀彧出山,調度後方,便可全力出兵,再無後顧之憂!”
龐統聞言大笑道:“昔日將軍為請臥龍出山,二顧茅廬,不想今日孔明也要再顧茅廬,當真天道好輪回呀!”
諸葛亮搖頭苦笑,荀彧雖然對曹操舉動失望,但畢竟並未真正篡逆,讓他再為劉琦謀劃,便是易主二臣,不願自毀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