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蜂窩煤時代(1 / 2)

歡想世界 徐公子勝治 14917 字 7個月前

“月還是故鄉明啊!這出來還沒幾天,我居然就開始想非索港了。”

在幾裡國大使館的院子裡,有幾人圍桌而坐。周圍的高牆上拉著電網,院中的樹木有些年頭了,環境十分幽靜隱秘,視線透過樹梢的間隙,能看見天空的一彎月牙。

結束了一天的會談,夏爾、華真行、王豐收、李敬直、沈四書幾人後半夜小聚,順便喝杯酒解乏。夏亞丁等人還帶著團隊在連夜趕材料呢。

他們麵前的這張桌子可算是文物了,在霧靈山擺過席,在百花山露過麵,招待過天下英豪甚至是各路神仙。

夏爾說話時手中晃著一隻高腳杯,杯中酒貼著玻璃壁均勻地旋轉,但他晃的並非紅酒,而是琥珀色的東國黃酒。因為柯夫子喜歡喝這個,所以夏爾也喜歡耍。

曾有不止一人提醒他這麼喝不對,夏爾則怪眼一翻,反詰道:“你規定的嗎?”

所以拿著高腳杯轉黃酒,也成了夏總席的特色,這時他正看著天空拽了一句稍顯文藝的東國語。沈四書提醒道:“非索港,已經改名叫夏爾市了!”

夏爾:“對啊,那不更是故鄉了嗎?”

王豐收吐槽道:“你就彆矯情了,也不是我不讓你出去瞎逛,這是安保要求!以你現在的身份,非要大半夜跑出去擼串,不合適!”

華真行也笑了:“你就先拿杯酒晃著吧。”

夏爾:“我又沒彆的意思,就是念了句詩。在我記憶中,夏爾市的月亮可比這裡亮多了,而且還更大!”

王豐收抬頭望月:“其實如今平京的空氣已經好多了,這兩天尤其之好。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經常有沙塵暴,等到上了大學,沙塵暴沒有了,卻經常有霧霾……”

李敬直插了一句:“客觀地說,現在摩旺市的空氣質量還趕不上平京呢,尤其在旱季。等到了雨季,想看月亮也不太容易。”

幾裡國首都摩旺市的空氣質量還不如平京?這是實話,尤其是在做飯的時候。因為摩旺市的居民,很多還在使用生物燃料呢,所謂生物燃料就是柴草。

總有柴草可燒,其實條件已經比以前好多了。

摩旺市雖不可能與平京市比規模,但亂七八糟也有一百多萬人口,很多街區居民不可能到野外去找柴草,平日連各種垃圾都拿來當柴燒了。

後來供銷社在全國鋪開,伴隨規模化的農業與種植業發展,摩旺市各街區也有了柴草供應保障。這兩年隨著輕工業的發展,一些人家已經用上了蜂窩煤。

聊到了月亮和空氣質量,又談到了居民生活燃料的問題,夏爾喝了一口酒道:“我親口提到的技術引進項目,居然把他們嚇了一跳!煤爐廠,東國好像已經沒有了。”

說到這裡,全是故事。華真行小時候認為自家廚房的爐灶是最高級的,這也不能算錯,那可是九口神器丹爐,大部分街區土著用做飯的就是土灶。

幾裡國的土灶可不是東國人所熟悉的那種大灶,而是土的不能再土了,說得好聽的可以叫行軍灶。

就是用土壘一個帶缺口的圓圈,上麵垛一口鍋。有時候連鍋都不算,可能就是一個鐵皮桶、一個大盤子、一塊大鐵片或者是平石頭。

華真行去了東國援建工人的生活區之後,才第一次見到了液化氣罐以及配套的灶具。

在幾裡國,最高檔的灶具燃料就是罐裝液化氣,使用的人極少,因為供應量有限,換一罐氣非常麻煩且極為昂貴。

就連東國援建工程項目部,後來也在生活區的食堂裡盤起了大灶,開始燒柴草炒大鍋菜了,因為搞液化氣實在很不方便。

社會的變革不僅是曆史書中的幾行字,涉及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有些細節可能是想象不到的。

新聯盟在各街區搞愛國衛生運動,修建垃圾站、下水道和公共廁所,禁止隨地大小便也禁止在廁所裡亂搞,同時也推廣新式磚土灶,有條件的地方試著推廣煤爐。

新聯盟推廣的新式磚土灶,結構類似東國傳統的大灶,有煙囪不嗆人,柴草利用效率也更高、火災隱患更小。

至於煤爐,則越過了燒煤球的階段,直接進入蜂窩煤時代。瓦歌礦業就有煤礦,還有個坑口電廠,兩台小型發電機組供整個礦區用電。

後來礦業集團大了開采規模,開始生產蜂窩煤。其實幾裡國境內不缺煤礦,已有未來很多年的開采計劃,但還需要東國方麵的援建合作。

彆看如今的東國居民已基本不使用蜂窩煤,但蜂窩煤的年代並不久遠,在大家沒有住進單元樓之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還有很多人家在用。

李敬直等人小時候家裡就用過蜂窩煤,根據回憶,經過試製還原其工藝,又打造了一批煤爐樣品,培訓工人、搜集材料建了個小型煤爐廠。

燒蜂窩煤也是有講究的,至少對當地土著來說比較困難,還得手把手的教,最有技術含量的就是封爐,封得不好火就滅了。

這東西還不能放在居室內使用,得有一個相對開放的空間,但無論如何也算是一種進步。

夏爾這次來,要求援建好幾個煤爐廠,還有配套的供應鏈,將東國商務談判組代表都給驚著了。

東國官員經曆過很多這種類型的外貿商務洽談,還第一次聽到這麼樸實無華的要求。

還好煤爐這東西的技術含量很低,當年很多煤爐廠的工人如今還在,甚至都沒到退休年齡呢,倒是能提供相關援建項目。

幾裡國已能生產煤爐,但還是用半手工的方式,原材料不足,產能非常有限,而此事關乎全國民生,所以需要下訂單從東國引進。

如今東國技術人員再搞蜂窩煤爐,完全可以優化設計,使用更好的隔熱材料加攏火結構,使其更環保且效率更高。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東國,其實鄉鎮級企業就可以生產這種東西,不需要大廠。

但是要將之做成大規模工業品,也不是目前的幾裡國能搞定的,煤爐以及火鉗,多少要用到一些鐵皮、鑄鐵、鋼條等材料,其上遊至少就需要鋼鐵廠吧?

幾裡國有鐵礦,礦石品質還很高,可以出口東國,但當地也要有配套的鋼鐵廠。

蜂窩煤爐隻是夏爾惦記的一個重要子項,現階段幾裡國真正要引入的核心產業,主要還是鋼鐵、化肥、農機。

這也算是東國的過剩產能轉移,就看幾裡國能吃下並消化多少了。

幾裡國與東國的合作,以引進生產能力為主,並非完全開放式的,在某些領域就比較謹慎,比如零售業就沒有完全開放。

這不是說不進口東國的商品,而是說需要進口哪些商品,由幾裡國擁有外貿進口權的零售企業決定,其中規模最大的是供銷總社,規模最小的應該是楊老頭雜貨鋪。

這不是針對東國的政策,而是幾裡國本身的國策,對所有國家都一樣。

暫不開放商品零售行業原因也很簡單,幾裡國脆弱的輕工業剛剛有所恢複,其競爭能力還相當有限,短時間內無法承受大量外來商品特彆是東國商品的衝擊,

就比如最簡單的蜂窩煤爐,假如直接進口成品,以東國產業鏈之完整,哪怕已沒有這種產品也能很快生產出來,能將幾裡國現有的煤爐廠都給衝沒了。

另一個需要合作又不能完全開放的領域,就是教育係統。

某些社會教育機構帶有產業的特征,但是教育係統本身,不適合也不能當成一種產業去發展。

教育是國家主權,以國家主權為前提,教育才有可能成為一種公民權利。

假如將教育當成一種開放式的產業來經營,後果會很嚴重,甚至會導致民族意識以及文化傳統的解構、異化。

世界上有沒有國家把主權當生意做的?當然有,比如某些小國就專門賣護照,實際上就是將國家的外交主權做成了護照產業,幾裡國顯然不想再成為這樣的國家。

幾裡國的民族意識,是剛剛通過新社會改造捏合起來的,原先隻是地方割據勢力以及部族文化遺留拚湊的一盤散沙,很多土著居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幾裡國人。

至於文化傳統,其實和傳統文化是兩個概念。幾裡國沒有什麼傳統文化,如果說有,也是上不了台麵的幫派痞文化和部族巫文化。

這裡的文化傳統正在重新建立的過程中,教育係統是其核心,所以它必須是獨立自主的。但是另一方麵,它又是最容易受到滲透和影響的。

教育決定了為誰培養人才、培養什麼樣的人才。科學文化的交流和借鑒必不可少,但是人文領域很多所謂的學術問題,其實就是經濟與政治立場的分野。

有時候國家安全部門所建立的防線,可能一夜之間就被教育係統滲透得千瘡百孔。

華真行在春華建院對此雖有所體會,但還不太明顯,可曼曼在平京大學時常都有種疑惑——這裡在為誰、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幾裡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在高等教育領域要建立三所大學、七所職業技術學院,與此同時,按照小學五年、中學五年的學製,全麵鋪開中小學公民教育體係。

房關發展集團設立了教育研究部,華真行還盯上了牛以平,想把他挖過去當大學校長,但是對於教育內容以及教育形式,幾裡國都是自主掌控的。

由柯夫子掌控大方向,沈四書具體負責,建設主要都依靠自籌資金,這也是華真行包括幾裡國政府最舍得下本錢的領域。

與其他領域的洽談不同,在教育領域,東國方麵的負責人及其團隊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熱情,熱情得連沈四書都感到意外。

東國方麵教育合作領域的洽談負責人叫張不盈,他也是東國教育部門的一位重要領導。

這位張副部長、教育合作洽談組的張組長,很熱情地表示願意爭取為幾裡國援建三所大學,不僅是校舍建設,還包括學科建設。

對七所職業技術學院,張領導並沒有提及,可能是不太熟悉情況吧。但對中小學公民教育,幾裡國不可能完全依靠東國的援助,張領導卻仍然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他提議,可以在幾裡國的七座重點城市,分彆設立一所實驗小學和實驗中學,這十四所學校由東國援建,並由東國提供全套教材以及教育指導。

這全套教材,還可以推廣給幾裡國所有的中小學使用,由東國方麵提供,也算是教育援助項目的一部分。

對於張不盈的熱情,沈四書也可以理解。

因為教育合作是文化輸出項目,東國方麵並不指望它能直接掙錢,從張領導的角度,當然希望援助規模越大、領域越多越好。

花的是國家的錢,卻意味著經手人能掌握更多的資源,誰不喜歡負責撒錢的項目呢?但這恰恰是幾裡國方麵不需要的。

在柯夫子的指導下,沈四書組織團隊編寫教材是沒有問題,小學到中學,幾裡國一至十年級的教材,包括課外輔助讀物,早就編訂完成了。

幾裡國教育係統真正急缺的,是造紙廠和印刷廠,以及足夠數量與質量的校舍與老師。

沈四書這次來到東國前剛剛突破五境修為,他用最短的時間,迅速審閱了對麵張組長提供的全套教材和教輔材料,然後寫了一份內部報告。

大家看了這份報告後都暗暗直皺眉,報告中主要指出了五點問題。

第一點是語文教育的問題。在基礎教育中,語文教育非常重要,比大多數人想象的都要重要,在每個國家都是如此。

它學習的不僅是語言和文字,更重要的是培養社會倫理和文化傳統,是社會化人格培養最重要的過程,最通俗地說就是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

有很多涉及人生觀的問題,對孩子而言枯燥的說教往往難以奏效,而生活化的故事作品,在潛移默化中引導的思想共鳴,是最重要的培養方式。

張領導推過來的全套教材,姑且稱之為張氏教材,問題很多。

以小學教材為例,雖然都是以東國語寫的小故事,但很多故事的人物和題材給人的感覺很詭異,連不少插圖都很怪誕甚至下流不堪。

幾千年傳承不斷的東國文化,有太多可以用來進行少兒教育的優秀故事題材。

但是這套教材中,湯姆和瑪麗之類的人物出現的比例太高了,且通常都是正麵的道德形象,小明和小紅則經常是犯了錯誤受到教育的對象,充滿了傾向性的暗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