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將軍,需要幫忙嗎?(1 / 2)

京城的紛擾,沈嫿並不知道。

她還在忙著利州的建設。

沈嫿兼任著利州刺史的職位,雖然有主簿等佐官的輔佐,但需要她製定大的框架。

不隻是利州府城,還有南縣、北縣兩個城池。

城防、建設、民生、農業、水利、交通等等問題,都需要沈嫿負責。

另外,難民也需要安置。

除了最初彙集到利州的難民,沈嫿占據利州後,仍有從中州等地逃難過來的災民。

利州沒有受災,利州有個有糧有錢的萬年公主……這些流言,早已從利州傳到了中州、倉州等地。

所以,許多懼怕京城遙遠的難民,還是選擇逃亡利州。

如此一來,便有源源不斷的難民,來到利州的三個城池。

“公主,還要關閉城門嗎?”

吳庸其實早有主意,但作為謀士,不能自己先暴露想法,而是要先看看主公的意思。

如果主公跟自己的想法一樣,謀士就負責查漏補缺。

如果主公想法有誤,謀士就想方設法地委婉提醒,並將之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

所以,吳庸拋出一個問題,便等著沈嫿的回答。

“不關城門!”

前利州刺史會連夜逃走,就是因為關了城門,將成百上千的難民擋在了城外,最終為沈嫿所利用。

當然,按照現在的形勢,不會再有一個“龍門寨”興風作浪。

但,沈嫿依然要汲取教訓。

再者——

“難民也是民!”

“百姓一路逃亡,本就十分艱難,若是再將他們擋在門外,豈不殘忍?”

除了一顆愛民如子的心,沈嫿也是為了利州的安穩。

“他們能夠堅持走到利州,靠的就是心底的一份希望。”

“若是我們關了城門,滅掉他們心底的希望,絕望之下,他們還不定做出怎樣極端的事兒。”

困獸之鬥,固然可憐,可也可怕!

沈嫿絕不會把好好的難民逼成暴民、亂民。

她會這般做,除了慈悲與危機意識外,也是因為她有底氣。

“其實,外頭的流言也沒有錯,我確實有糧有錢。”

沈嫿搬空了大半個京城啊。

有著大盛朝的國庫、糧庫做支撐。

慢說幾千難民了,就是整個州十數萬人,她也養得起。

另外,拋開空間裡的物資不說,沈嫿的龍門寨經過近一年的發展,也進入到了良性循環。

如今的龍門寨,有大量的梯田,進行了科學種植,還使用了土化肥。

畝產量得到了提升,龍門寨經過兩季的收割,所收獲的糧食,已經能夠自給自足。

除了耕田,龍門寨還有十幾個工坊。

肥皂、牙刷、鹽、糖等物,從配方到成品,都為沈嫿換回了巨額金銀和大量的糧食。

龍門寨自有的糧食已經能夠養活寨子裡的人,那這些多出來的糧食,就能存儲起來。

沈嫿拿出來賑濟災民的,就是這部分存糧。

“而且,我也不是一味地免費施舍。”

“以工代賑,才是我堅持的最好辦法。”

沈嫿始終相信“救急不救窮”,也始終奉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難民也好,災民也罷,除了最初的幾頓飯,可以免費外,想要繼續活下去,就要自己付出勞動。

沈嫿絕不會拿著自己好不容易收集來的物資,養出一群隻知道等吃等靠的吸血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