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廢了那麼大的心力,搞出這麼大的場麵,可不是僅僅為了收割一波糧食和銀子那麼簡單的。
秦修文將這份舉薦的公文並另外一個折子一起封存好,然後才派人送去了衛輝府。
等到周邦彥收到了秦修文的折子,先是打開了那道舉薦的折子,等看完之後忍不住就氣笑了。
對著自己的下屬就嘲道:“這個秦修文還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舉薦那個孫主簿也就算了,從主簿升到縣丞,不過是微末小事,但是沒想到他胃口那麼大,還要把他身邊的縣丞舉薦為浚縣知縣!哼,他難道以為吏部是他家開的,他想升誰就升誰不成?”
周邦彥原本還有幾分愛才之心,此刻卻是被秦修文這道折子給狠狠氣到了,直接將折子扔到了公案之上。
確實,從主簿到縣丞,這事隻要他這個縣官同意、府官同意,報到按察司,再由按察司報到吏部,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大問題。
畢竟縣官同意、府官同意,不過是一個小小縣丞的授命,上麵也不會非要作對不批,除非本身就是有冤結,那另當彆論。
可是知縣就不同了,知縣是大部分進士們的真正起點,朝廷的考察也更為嚴格,三年任滿,除了地方考核還要京察考核,“六事”考核一樣不能少,同時做縣官的起點也高,如今已經不是太祖當年缺人的時候了,非進士一般很難再去做縣官。
現在那秦修文倒好,竟然是要舉薦一個舉人去做知縣,就算如今衛輝府一下子少了三個知縣,那也不是他秦修文想舉薦誰做就誰做的!
不見那麼多沒門路的進士還等著授官呢!眼看著衛輝府一下子多了三個空缺,最近多少人擠破了腦袋要請托周邦彥,秦修文倒好,直接就要要走一個!還隻是以折子公文的形式遞上來,一點請托姿態都沒有。
年輕人,實在是狂妄!
林同知聞言,撿起了周知府丟下來的折子,看完之後也是搖頭,上次的賑災糧風頭已經出的太過了,如今還不知道收斂鋒芒,到時候可是要吃大虧的呀!
看完這道折子後,林同知見剛剛舉薦的折子下麵還有一封同時送來的折子,心下好奇,不知道那秦修文還有什麼狂悖之言,忍不住將其打開看了起來。
沒想到這一看,就看入了神,等到翻到了最末,才急急忙忙將折子呈給了周邦彥:“大人,還請看一看秦縣令這道折子!”
林同知的座師就是周邦彥的父親,如今給周邦彥做屬官,可謂是其左膀右臂,再加上此人在庶務上頗有才能,很是得周邦彥的信賴。
周邦彥剛剛在喝茶平氣,知道還是秦修文的折子,聞言沒好氣地接過,結果看完之後,忍不住拍案而起:“好!好!好策!好策啊!”
秦修文在折子裡寫了預備在衛輝至新鄉段重建碼頭,光這個當然吸引不了周邦彥什麼,實在是秦修文裡麵所寫的每一道條文細細展開都有妙處。
現如今的碼頭就是停泊靠岸卸貨裝船,說好聽點是一片繁華景象,說難聽點就是缺乏管理、混亂不堪,但是在秦修文的規劃中,碼頭是可以分區而建,將碼頭設施重新分類,泊位按照船的裝載數劃分指定停泊區域,碼頭分為貨物區和乘客區,貨物區供貨船裝卸,乘客區讓坐船客人通行;同時他還提到了靠泊設施的改建、堤防的加固,護舷設施的安置,每一點、每一條都言之有物,條理分明,隻要照著這個折子派遣可靠的人去實施,就沒有不成的。
這也就罷了,建成了雖然算是周邦彥的一個功績,但是更多的是福澤後人,自己離任之後就關係不大了,尚且還沒有完全打動周邦彥,可妙就妙在後麵的倉庫設立上。
倉庫隨處可見,原本的衛輝碼頭處也有一些倉庫,但是基本上都是官家的,用來運送糧食為主,也有少量本地人的私人倉庫,有在衛河上做生意的,為了方便,便在碼頭不遠處設立倉庫,接收來往貨物。像其他的客商,一般貨物上船後最多就是停靠此處,進行一些吃穿用度的補給,等到補給完成之後再起錨去往目的地。
但是秦修文說的設立沿岸倉庫大有深意。
這些倉庫一旦建成,並不和漕運的糧倉功能相重合,相反,它的主要對象是南來北往的客商,倉庫隻以極為低廉的租金租給客商們使用,因為衛輝的地勢之故,它是南來北往的要道,在衛輝租下倉庫後,後續衛輝可以提供車馬隊伍也可以提供船運隊伍來幫助客商們運貨,收取搬卸和運輸的錢。
如同秦修文在折子中所言,這樣一來,客商們可以將貨品存儲在衛輝,再由衛輝輻射全國,貨運之昌隆、物品之繁茂,將在整個衛輝顯現。
周邦彥不是不通庶務的那等官員,相反,在他讀書考科舉之時,就已經接觸家中的一些核心事物,很是知道一些家中鋪子的運作、掌櫃的管理,所以瞬間也讀懂了秦修文折子中隱含的意思。
舉凡買賣者,不過是將南邊的貨物賣往北邊,將北邊之物賣向南麵,低買高賣,獲取利潤罷了。
但是其中風險也大,如今之買賣,處處關卡、層層盤剝,再加上若是貨物囤的多了,恐有一朝翻船再不得翻身之險;若是貨物囤的少了,那麼也有賣完之後,隻能看著對家賺錢的難熬。
若是有一處倉庫,供這些人集中囤放貨物,再分批賣往其他地方,豈不是又能分散風險,又能多賺銀子?商人最是重利會算計,其中好處連他都能看的出來,更何況是他們?
倉庫即使以極為低廉的租金出租,但是建幾個倉庫又能費多少銀子?每年從衛輝停靠的貨船又有多少?賺的是細水長流、源源不斷的銀子啊!
再次,屆時那些車隊、馬隊、船隊,又由誰來出資成立?想必這種運輸隊伍,沒有他周邦彥頂著去往他地也不太平吧?那這裡麵,又有多少利潤可以分?
更何況,秦修文還言,目前新鄉縣青壯流民一萬餘人,目前可以全部投入此次的碼頭建設工程中去,征役之費用由新鄉縣一力承擔,同時他還將發動新鄉縣的富豪鄉紳一起出資修建。
“整個衛輝府屆時必將百舸爭流、熠熠生輝,在周大人的治理下,不同凡響!”這是秦修文在折子上的結束語,但是讓周邦彥讀罷,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周邦彥作為衛輝的知府,其實是因為潞王府督建之事,專門被萬曆委派過來的,對他來講來衛輝一遭,最要緊的事情不是什麼整治民生,而是儘心儘職地為潞王建好潞王府,讓皇上滿意,自己也便算功臣身退了。等到三年任一滿,自己就調往中樞,由自己的老父親運作一番,十有八九能再次升個半品。
所以周邦彥一直以來都將潞王府的督造當作頭等大事,而如今秦修文卻給他打開了一條新的思路。
現成的人力有了,錢也能到位,就等他一點頭,到時候名利雙收,這樣的好事,誰會往外推?
況且,其中之利,光是隨便想想,就能讓周邦彥這樣的人都呼吸一滯。
若是秦修文的折子上,讓他出人出錢,就是說的再天花亂墜,周邦彥都要三思再三思,或許最後還是駁回。畢竟事事都有風險,當官之人更多都是但求無過、不求有功,讓他親身上陣去出人出錢,到時候事情沒弄成,惹得一身騷的可就是他自己了。
可是現在呢?隻不過是等著他這個上官點頭而已,一本萬利之事;而代價麼,周邦彥看向第一封折子,忍不住又拿了起來,仔細看了過去。
周邦彥摸著自己腰間的金玉質地的革帶,指尖從“三台”帶銙處來回撥弄,這是他陷入沉思時候下意識的動作,等大約過了一盞茶的功夫,才抬起頭,一向肅穆的臉上難得露出了笑意:“倒也不是太過,你說呢,林同知?”
林同知哪裡聽不出周邦彥心意已決,再加上他自己也是極為認同秦修文這份改建衛輝碼頭的條呈的,連忙點頭應和:“大人您慧眼識珠,應了那秦修文也無妨。”
應了,既是指應了碼頭改建之事,又是指應了舉薦汪禮遠之事,一語雙關,但是大家都明白此間意思。
沒有又讓馬兒跑,又讓馬兒不吃草的道理,既然想要從中撈好處,彆人也給足了好處,若是還不答應一二要求,那不是做事的規矩。
“明日就將那秦修文請過來,本官要仔細再問問他,待問過之後,再做決定。”
周邦彥一錘定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