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表明康熙早就想廢除他的太子地位。
再加上大阿哥等人在旁邊挑撥離間,給胤礽製造麻煩。
最終使康熙下定決心廢除了太子,許多不實的誣告也讓康熙深信不疑。】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傾向,一旦對某人或某事產生了反感,不管這個人是否真的做了那些壞事,這種厭惡感都會驅使我們去相信他們是罪魁禍首。
這種心理導致了太子胤礽,儘管能力不俗,卻無端被廢黜。
在唐朝,類似的事件也在李世民身上上演,當時的太子李承乾受到了李世民的厭惡,再加上他的弟弟李泰的陰謀詭計。
最終李承乾被迫鋌而走險,結果從太子之位跌落至平民身份。
上述例子都揭示了一個現象,由於過早確定了嫡長子繼承製度下的太子,他們成為了他人計謀的目標,而且父親對他們也有所不滿。
相對而言,清朝的秘密立儲製度則避免了這一問題。在宣布繼位詔書之前,除了皇帝本人,無人知曉誰將是下一任皇帝。
這一做法大大減少了因早立太子而產生的風險,如太子被陷害或遭人謀害,同時也降低了皇位爭奪的激烈程度。
顯然,清朝是在借鑒前朝的經驗教訓,找到了一種有效的方式,以確保未來皇子能夠順利繼承皇位。】
……
【嫡長子有兩個問題很難解決:
第一古人結婚早,長子其實和自己年齡差距不大,很容易出現父未老,子已經壯。
然後皇帝忌憚太子,或者太子和皇帝一起老去了,太子繼位沒多久也駕崩了,最高權力短時間多次傳承,很容易出現皇權震蕩。
第二就是:嫡長子能力無法保證。】
【這個製度被雍正建立以來實際上沒用上過,直到清朝滅亡之前,下一任皇帝是誰基本都定好了,大家都知道。
這個製度還沒來得及經過時間的檢驗,封建王朝就沒了。】
【雖然大家都知道繼承人是誰,但是不能說秘密立儲沒有作用,它至少讓皇帝和繼承人的矛盾沒那麼大了。
沒有太子的身份加持,敢站隊頂級大臣就少了很多,難以對皇帝形成威脅。
而且秘密立儲不單是秘密立儲還有連招,不讓皇子們接觸事務也不讓他們參政議政。
這樣皇子也沒能力相互鬥爭,這樣父子,兄弟之間都不會出現大矛盾。】
【有幾千年的曆史可以借鑒,清朝基本解決了外戚宦官士族草原軍閥等各種各樣的王朝顧疾。
如果不是碰到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工業文明入侵,清朝真的能突破三百年的中央集權王朝壽命。】
【嫡長子繼承的問題是如何保證嫡長子有足夠的政治能力,而非嫡長子繼承的問題是如何保證政治穩定性。
權力不是說給誰就給誰的,也不是說給了你,你就能立刻原地升天的,有沒有自己的政治集團有沒有足夠的政治能力都很重要。
嫡長子繼承,保證了太子有穩定的政治集團,在政治穩定性上是可保證的,但問題是能力就隨機了,如晉惠帝,且容易被皇帝忌恨,如唐太宗的太子。
非嫡長子繼承,可選範圍大了許多,能力上更有保證,但是你突然給某個王子推上皇位,臣子憑什麼聽他的?
怎麼保證他的政令能貫徹下去?
清秘密立儲是個解決方案,但是這個方案能運作起來,歸根結底在於滿清的特殊性,八旗製度以及議政王大臣會議帶來的傳統。
也就是清的皇帝自然而然可以得到滿清貴族的擁護,不太需要考慮政治穩定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