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1 / 2)

文/乃兮

端午未至,天算不得熱。

京城中翰林院裡,新晉一甲三人與十來名庶吉士剛落了課。一群人四五結伴,準備去用飯。

殿試高中是學子的終點,卻隻是為官第一步。考上的進士除了狀元、榜眼、探花,其餘人還要考一場。考中便是庶吉士,和一甲三人一起入翰林學習。

翰林三年不僅要學,還會被安排一些與帝王朝廷相關的重要事務。三年後他們會麵臨一場考核,經曆所謂“散館”,能者正式入翰林,得以“留館”。留館者,前途坦坦,往後出京任大官,積攢為官經驗後回京,到那時候,他們與入內閣不過幾步之遙。

能入內閣,保不準某一日便能成首輔。

首輔,文官之首,權傾天下,注定名垂千史。

朝廷對他們這些官員很看重,各種吃穿用度早早安排妥當。早年祖帝時,躬行節儉,後鬨出官員無錢安葬的荒唐事。群臣悲戚,才子哀歎。經曆幾代帝王後,如今他們這些官員在京城中,吃穿用度幾乎都有朝廷負責開支。

當然,朝廷如今幾乎事無巨細替他們著想,要是他們再去貪汙受賄,做出一些危害朝廷社稷之罪,結果自然討不到好,輕者抄家流放,重者滿門抄斬。

“仲仁弟,午後你可彆緊張。哎,你這被指明了去作陪,我個旁人比你還緊張。”看似三十出頭的男人繃著臉,話比平時多,手局促抬起又放下,“我緊張什麼!”

這一聲落,幾個人都哄笑起來。

不遠處聽到他們這邊笑鬨,紛紛側目,還有人高聲詢問:“怎麼了這是?”

崔宏生,字仲仁。年紀過小,性格灑脫,喜好交友,說話常常如同抹了蜜。以至於翰林裡除了少部分恭敬喊他一句“崔大人”,大多數人都親切叫他“仲仁弟”。

他失笑轉身解釋:“沒事,沒事。吳兄知道我爹遠在江南,替我爹操心我呢。”

這下不止周圍幾個人哄笑,連帶遠處都哈哈大笑,紛紛調侃起吳兄:“吳大人成婚早,孩子算起來和仲仁弟是沒差幾歲。是容易操心。”

“哈哈哈哈,再這樣下去,仲仁要認乾爹了。”

“瞧瞧你們,說話不像話,這差輩分了!要我說,長兄如父。認個大哥就行。不然我不平白跌了個輩分!”

誰想崔仲仁又來了句:“吳兄滿腹錦繡句,胸藏經緯謀。認兄認爹都算便宜我了。”

吳大人被如此調侃,臉當即漲紅:“瞎說什麼呢!”

一群人熱熱鬨鬨,難得結伴大笑。

前頭領路的人見慣了翰林來往的官員,此刻忍俊不禁,不由輕轉身帶笑感歎一句:“各位大人感情極好。”盼往後步步高升,在朝廷利益以及權勢利誘下,這些人還能記得今日之情誼。

這些剛踏入官場的人並不知道這句感歎後的深意,紛紛再次揶揄。

“那是,這不是都快成父子了!”

“哈哈哈哈哈——”

崔仲仁帶著這份愉悅和眾人一起用飯,臨著走還說:“過幾天”。朝中午間官員沒課,也不需辦公。飯後,他沒怎麼休息,找了個地方收拾自己。

他將身上香囊取下,放在陽光下照著。京中流行的香和江南的香各有千秋,這是他從江南帶來的,這些天味道有些散了。光能讓香囊味道濃鬱一些。

趁著曬香囊這點時候,他重新梳了頭,整理帶褶皺的衣服,係妥素銀腰帶,隨後取水漱口淨手,姿態虔誠,隻差沐浴焚香。

條件有限,焚香做不到,稍候片刻,他把曬過後的香囊重新係在衣袍下,隨即重新出現到人前,前往翰林。

時辰一到,白淨的小太監恭恭敬敬前來領人:“崔大人。”

簡簡單單一個稱呼,崔仲仁便起身,笑著和周邊幾人拱手暫彆,很快跟到小太監身邊:“勞煩公公。”

小太監受了這句話,規矩帶著人走。這一路直接走到宮內。

崔仲仁七品,放到京城之外,是可以被他爹拉出去吹噓十年半載的大人物。放在京城內,隨便走兩步碰見的官員都官職比他高。

他這段時日見過的高官,比他一輩子見過的都多。而京城皇宮之中,還有普天之下最尊貴的帝王。九五之尊,真正的天下主君。

這會兒繃緊著弦,崔仲仁腦中一點雜念都無,隻想著接下去遇到皇帝要怎麼行禮,怎麼開口。不是沒見過皇帝,但再見麵還是會緊張。

“大人,到了。”小太監隔著一段距離提醒崔仲仁。

崔仲仁見著前方大內侍衛進書房通知,很快又見威嚴的侍衛出來:“崔大人,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