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勇也點頭:“對。桃花漿就是黃土跟白灰七三分攪拌調和的成的灰漿,因色澤呈淺黃色,故得名,一般都用在牆壁灌縫上。至於江米漿,也叫糯米漿,就是用糯米加生灰煮水,不斷攪拌,直到糯米煮爛為止,多用在城牆或宮殿上。”
和他查到的資料一樣,江重涵卻要問:“為何會如此?能換著用麼?”
“不行。桃花漿說到底還是泥,隻能用來建普通百姓的房子,有錢人家的都不用的,若是用來建城牆,隻怕被敵軍用巨木撞幾下就塌了。至於江米漿,那可是用糯米熬出來的,糯米一石現在的一兩二錢銀子呢,建房子少說幾十石,這還隻是買糯米的銀子,其他的用料、人工,都還沒算呢。從前建穎安城牆,就用了好幾百石糯米。除非大富大貴之家,誰家用得起啊?”
“對。”古芝娘人雖然還懵著,但作為商業者的本能已經讓她開口:“桃花漿便宜、容易製作,但不夠堅固,隻能用在普通百姓房子上邊。而稍微好點的灰漿,不僅費人工,還貴得很。就說如今做城牆最好的灰漿,江米漿,光是糯米,就多貴啊,可若要城牆堅固,不用江米漿又不行。若是現在有種灰漿,不比桃花漿貴多少,卻跟……不,我覺得,甚至可能比江米漿還貴,不就很多人買麼?”
這是出於商業的考慮,水泥堅固性勝過江米漿,但原料來源廉價、製作成本低,怎麼看都具有極高的市場前景。
對於江重涵來說,不管在什麼時代,糧食生產都是第一重要的事。
建一座城門就需要幾百石糯米,整個國朝上下多少城鎮?邊境有多長的城牆?這麼一算下來,糯米的需求量簡直可怕。
而華夏就這麼大,每年糧食的產糧就這麼多,人都不夠吃,還要拿糧食來做建築材料?要不說每次帝王有大興土木,朝臣就要反對。
可作為防禦工事的軍事建築,如城牆、碉堡之類的,不用江米漿,就不能保證其堅固性。
正是軍事防禦和百姓吃飽之間的矛盾,讓江重涵決定最先在每天日常僅能掙2積分的情況下,先兌換了水泥生產這項技術。
隻是這點想法不能說出來,江重涵支持的還是古芝娘的說法:“芝姐姐說得有道理,我昨晚在旁邊聽著,也是這麼覺得的。這種灰漿不僅能粘和磚石,還能糊牆、鋪地、修路。芝姐姐,你昨晚可留意到先人畫的圖了麼?水泥鋪成的路,平坦又結實,能用好幾十年呢,馬車走在上邊,晃都不晃一下。”
這是大實話。水泥路在古代可比現代能用的時間久得很,現代水泥地容易壞,是因為走大貨車,把路壓壞了。古代沒有這個隱患,隻要能建水泥路,就能用上好幾十年,甚至百年。
“我看到了。”古芝娘的聲音裡不覺帶了幾分興奮,“隻要這種灰漿能做出來,穎安縣裡的大戶們肯定會搶破頭的!”
是,隻要能做出來。
可……管怎麼說,女子在古代能從事的行業本就少,泥作這個行業本就男性的領地。古芝娘真的可以一下子接受自己從事這個行業嗎?
江重涵把桂圓紅棗茶煮好了,端給她,正打算給她做點心理建設,沒想到古芝娘接過茶,揭開了要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