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家子的青雲路(科舉)》全本免費閱讀 []
現代的水泥有好幾種,就連現代能土法生產的水泥都有矽酸鹽水泥、火山灰水泥、礦渣水泥等,但在古代,能生產的隻有無熟料水泥中的石灰燒粘土水泥和石灰礦渣水泥兩種。
其中又以石灰燒粘土水泥最簡單。
這種水泥的材料以粘土、石灰石、石膏為主,粘土(高嶺土)經過600-800℃的高溫煆燒8-10小時後,與石灰石按一定比例磨成粉,均勻混合之後得到生料。把生料再進行煆燒成熟料,再與磨成粉石膏按一定比例混合,就能得到土法水泥了。石膏也可以用鐵礦渣代替,得到的就是礦渣水泥。
這種土法水泥當然不如現代水泥質量好,但與古代灰漿比較,卻有硬度強、抗水性的特點。
土法水泥成敗的關鍵,還是在於粘土的選擇。好的粘土,要含沙量少、顆粒細、粘性大、石灰吸收值高、氯化鋁含量高、腐殖質少。但這裡頭的每一個名詞,對古代來說都是天方夜譚。所以,在給古芝彤教學時,係統直接說用製造瓷器的粘土。
古芝彤道:“第一步,就是找製造瓷器的粘土,做成初坯後,還需把初坯放在窯裡燒上四五個時辰。做初坯的粘土以紅黏土最好,若是沒有紅黏土,就找燒瓷器的黏土,按優劣的順序,是瓷土、陶土、磚土。實在不行,就把粘土放在石灰水內,看它浸泡之後能變多大,若說品質,自然是越大越好。”
杜玉妍小聲補充:“芝姐姐,既然要燒過的粘土,用碎瓷片、碎陶片是不是也行?”
“是可以,但若要產大量水泥,靠收碎瓷片和碎陶片是不夠的。”古芝彤搖頭,屬於商人的天賦已經開始考慮運輸問題了。“還是要找粘土的產地。而且產地要離穎安近,最好能走水路運來,騾馬車拉實在太費錢了。”
“穎安就在河邊,附近也有好幾個燒製瓷器的窯,要找粘土也不難。”古大勇不明白,“芝娘,你說第一步難,難在哪?”
“爹,難就難在要把原料都磨成粉。石膏好說,容易磨,可石灰石很硬,粘土燒製後也會變硬。你們想想,要把一個瓷器磨成可以用輕紗做成的篩子篩出的粉末,這得多難?更彆說後麵還要把這三種原料磨成的粉末按幾成均勻地混合起來。一斤兩斤好混合,幾石、幾十石、幾百石呢?”古芝彤被係統教了,說話用詞不覺帶上幾分現代的感覺。“不過,與磨粉相比,混合都算輕鬆了。”
“乖乖,還要把瓷器磨成粉啊!”餘大娘咋舌,“這可怎麼弄?芝娘,先人沒教你麼?”
說起這個,古芝彤更煩惱了:“教了,還教了好幾種方法,可是那家夥什,我看都看不太懂,得花一點時間才能琢磨明白。”
“芝姐姐,你不需慌,三個臭皮匠還能賽過一個諸葛亮,何況我們還有這麼多人呢?”江重涵知道製水泥不容易,尤其是讓對水泥一無所知的古代人動手。因此,他沒打算袖手旁觀。“我看過先人教你,我們就先嘗試做個一兩斤出來吧,由少及多,你慢慢地也就明白怎麼做了。”
誠然,生產水泥需要用到很多現代設備,但設備是根據產量一步步發展而來的。現在不能一口氣生產好幾百噸的水泥,市場也還沒有需要這麼大的水泥產量,就從幾斤、幾百斤開始。
反正,隻要將來市場夠大了,利潤之下,就會產生新的生產工具。
“現在,咱們先把要做的事分一下。”江重涵道,“首先,要有人試一試做出少數這種名叫‘水泥’的灰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