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家子的青雲路(科舉)》全本免費閱讀 []
江南的二月就草長鶯飛了,三月已經相當暖和。
江家等人出門的時間不算早,因為清明節的春遊跟上巳節不同,上巳節大家都沒有目的,主題是春遊中相親,因此都早早地去占個好位置。清明節是祭掃中春遊,遊玩的地方基本都在自家祖墳附近,沒有占位置的說法。
即便如此,因為江家祖上是富商,選定的祖墳是風水寶地,附近的墳塋不少,因此祖墳山下的河邊,三三兩兩都是遊人,而且衣著打扮不是風|流儒雅,就是精致富貴。
相比之下,江家一行人未免有些樸素了,但要說也說得過去。
餘大娘年紀大了,古芝彤是回娘家的寡婦,林輕筠是護衛,隻有杜玉妍一個可是著意打扮的。林輕筠跟古芝彤也確實將她著意打扮了,雖然沒有大戶家的精致富貴,但嬌美可愛之外,可見是備受寵愛的明珠。
對於這點,江重涵不會明說,林輕筠兩人更是提都不提,杜玉妍自己便無法發現。她雖然在江家自由得很,但到底不敢經常出門,日常消遣除了寫字讀書就是針黹發呆,現在看到外麵的青山碧水、綠樹繁花,有如剛學會展翅的雀鳥一般,止不住地興奮。
作為世交的晚輩,她也要拜祭江家祖先,但上了香之後,江重涵就不忍心拘束她了,因此道:“前不久我和大娘才來祭掃過,今日不需隆重,大叔大娘,你們與常念去鋪氈條先坐下歇息吧。筠娘,你先帶玉娘和芝姐姐去放風箏——當心些。”
後麵三個字,落在旁人耳中,自然是他叮囑林輕筠照顧好兩個姑娘,隻有林輕筠知道,這是在提醒她的傷。
“放心吧。”林輕筠應下,拉著杜玉妍和古芝彤就走了。
至於江重涵,他內心對江家有愧(占了人家兒子的身體和身份),外打著孝順的旗號做種種事情,因此祭掃起來十分細心。
古代沒有水泥——噢,很快就會有了,但現在確實沒有,草木繁盛,墳頭長草一丈高絕不是說笑,而是每年都會有的事。此外,古人土葬講究壘土成丘,但在風吹雨打之下,泥土自然會脫落。因此祭掃最重要的事,就是為墳墓除草添土。
隨後,要把祭品擺上,點燭、上香,燒紙錢和“包袱”,“包袱”是用白紙糊成的大口袋,裡麵裝有寫了先人的名諱,以及各種紙錢疊成的元寶啊、《往生咒》啊,之類的。不用自己準備,在冥紙店裡都可以買到。
江重涵就買了四個包袱,挨個燒給了江家的先人,又在墳前默哀了一會兒,將水飯潑在墳前,才收拾祭品進食盒,提著去跟家人彙合。
穎安的風俗,墓葬都在半山上,是風水上的講究,也是為了祭掃的時候一來可以登高覽景,二來方便下到山腳的河邊賞湖光。有錢的人家,還會在附近建家廟,附近不止江家一座祖墳,寺廟也不止清淨庵一間,會遇到人,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但江重涵沒想到,會遇見熟人。
他提著食盒下山時,剛從祖墳處走到山道,就與上山的三個人迎麵遇上。三個都是道袍方巾方舄,手裡都拿著扇兒。隻是一個是荔枝紅雲緞道袍、朱鞋綾襪、灑金川扇兒,其餘兩人是翠藍縐紗道袍、青潞綢道袍與棕竹扇兒而已。
一照麵之下,三人臉上登時露出尷尬之色,因為他們不是彆人,正是與江重涵具結互保的荊敏材、卓博揚、嚴誌彬。
齊朝此時雖不像明朝後期那般講究朋黨,但科舉場上師生、同學關係一直是講究的。按理說,江重涵與他們都是由紀洪具結互保的,算是同學了,而且四人都已經過了縣試,預備府試,更應該相互來往,討論讀書心得、切磋文章才是。
可三人與江重涵的交往,就止步在紀洪藥鋪的那一刻,即便是縣試過程中要一同進考場,也是能不說話就不說話的。縣試結束之後,三人更是與身為縣案首的江重涵一絲來往也無。
本來嘛,不見就不見,穎安縣雖然不大,也不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地方。偏偏上天如此作巧,讓他們在這山道上遇上。而且山道就一條,江重涵在上,三人在下,除非三人掉頭就走,江重涵上山去,否則怎麼都要相遇。
氣氛一時冷凝且尷尬,誰也沒有說話,更要命的是,就在這時,一道清脆的聲音從下麵的山道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