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大壽之家,尤為侈奢(1 / 2)

織明 蝸牛非牛 7983 字 4個月前

明清雙方的十餘萬大軍,就這樣在錦州城下對峙起來,雖小規模的哨騎交鋒不斷,但卻再也沒有發生過大的戰事。

清軍一直在從各處調動兵馬,並一邊加緊打製盾車等攻堅的器械,而明軍則不停地深挖壕溝,堆砌起一道道的土牆。

如今的錦州戰場上已然形勢大變,明清兩方已經攻守易勢,從清軍死死圍困錦州,對大明援遼王師采取守勢,轉而變為明軍據守錦州城下,靜候清軍來攻。

唯一不變的是錦州城外那遍地壕溝土牆,既有此前清軍挖掘堆砌,用以防止城內祖大壽等人突圍的,也有現在明軍挖掘用來防禦清軍反攻的壕溝土牆。

尤其是在錦州城西南邊的曠野上,更是溝壑縱橫交錯,土牆林立,如果是從錦州城西南角樓上下望,那場麵真的是蔚為壯觀。

數以萬計的民夫丁壯正在一邊用鎬掘鍬挖,一邊或抬土框,又或是背著土袋艱難前行,更有許多明軍將士也加入其中。

好在這時雖然天氣已經十分寒涼,但大地卻也並未完全冰凍,否則又豈是人力所能挖掘?

可即使如此,曠野中掘壕砌牆的人們也是十分辛勞,他們邊發力邊齊聲喊著號子,乾得那真叫一個熱火朝天。

好在如今明軍再無解錦圍的壓力,隻需守好錦州城下這片陣地即可,所以大家對於挖壕砌牆也更為上心。

何況在他們看來,薊遼軍與宣大軍在錦州城外互為犄角,遇事可以相互支援,而錦州城頭上的火炮還能不斷轟射攻來的韃子。

如此一來,明軍便是步騎協同防守,以步軍固守壕溝土牆防線,騎兵伺機尋隙出戰,還有援軍就在左近隨時可來增援。

再加城上城下的大小火炮數百門之多,所形成的立體防禦炮陣,又豈是奴賊僅憑盾車與精騎便能突破?

然而,除了小股韃子哨探的騷擾之外,接連數日下來,卻始終未見奴賊大舉來攻,這使得明軍上至總督洪承疇,下至普通軍士都暗自狐疑不已。

…………

其實就在明軍上下對清軍的動向胡亂猜疑,擔心其不知何時來攻之際,清軍的內部卻平靜得很。

就連前幾日對多爾袞的反攻之言信以為真,熱火朝天打製盾車等攻堅器械的豪格與阿濟格等主戰派,都已是偃旗息鼓起來。

原因無他,除了多爾袞與代善這兩個有資格決斷之人,對於反攻明軍駐守的土城之心不堅定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便是糧草,已經捉襟見肘了。

清軍為了錦州這一場戰事,舉國動員,除了各旗中披甲勇士被征調出戰,就是他們旗中青壯男丁也儘被征調,隨軍充作跟役使用。

當然在戰事需要的時候,他們這些跟役也要與披甲勇士一般上陣殺敵,而餘下老弱與婦人則輔助運輸糧草等事。

但清國畢竟土地有限,能用於耕種的土地麵積很少,且又都處在凍土帶,每年隻能耕種一季,正是因為自己家裡的糧穀不足。

清國為了這一戰,不得不壓榨蒙古各部為其輸送糧草,尤其是作為被其征服的兄弟之國朝鮮,更是成為其糧穀的重要來源。

而今,清國一方便有近十萬兵馬聚集在錦州城下,使得他們的糧草供應一下子便緊張起來,雖然從各地都有人背、馬馱、車拉的隊伍,往錦州這邊彙聚,但遠水解不得近渴啊。

在錦州北數十裡外的義州城中,存放有大批的糧穀,是清國大軍的糧倉所在,各地運送而來的糧穀幾乎都存放於此。

但往前線轉運也是需要時間,如被清軍完全控製的大茂堡、大勝堡、流水堡、白廟堡等處地方,就提前儲備了一些糧草。

不過,在錦州前線的糧穀卻是不多,畢竟此前並未預想到大軍會突然集結在錦州城下,且糧草轉運不易,完全不可能做到任何地方都有足夠的糧穀。

對此,豪格與阿濟格等人雖然滿腹牢騷,卻也不敢不遵多爾袞的軍令,莫說豪格這個當侄子的,就連當大哥的阿濟格,對多爾袞都是噤若寒蟬。

他們倆也就是在背後還敢說多爾袞兩句,當著他的麵卻是不敢,尤其是遇到這等軍國大事之際。

尤其是肅親王豪格,原本他還是大大咧咧的沒有什麼心機,然而前次在大淩河堡受到黃台吉的教誨之後,似乎已經有所收斂。

雖因習慣養成日久,一時還不是十分的適應,但確實比往前要成熟穩重了許多,就算他嗓門子仍一如既往般大,但話卻比此前少了許多。

…………

明清雙方就這樣一直對峙在錦州城下,到了最後雙方的哨騎都不再接戰,隻是遠遠望著對方,射上幾箭意思意思而已。

直到“立冬”這天的大雪降臨,終於促使多爾袞與代善作出了撤兵,往各處堡城就食的決定。

對於這一決定,莫說那些早已厭倦了這場戰事的外藩蒙古王爺台吉們十分擁護,就連滿蒙八旗的旗主和固山額真們都心中喜悅。

而豪格與阿濟格也不再有任何反對的聲音,畢竟,他們眼看著自己旗中勇士忍饑挨餓,尤其是那些戰馬都日益消瘦起來,莫說此時出營去攻打明軍。

若是長此以往的耗下去,恐怕不用去打明軍,也無須明軍前來攻打自己,就先餓躺下啦!

最後,多爾袞與代善等人議定,趁雪沒有完全下起來的時候,全師撤兵,分彆往周邊各處城堡中就食。

而錦州城北與城東的圍城清軍,則暫時不撤退,畢竟他們的營壘堅固,糧草薪材儲備充足,而且大雪封路之後,明軍也不會輕易前來攻打。

…………

大明崇禎十四年的十月十二日夜,明月高懸天際,繁星如燈,即使不打著燈籠,舉著火把,也可清楚地看得見腳下的道路。

大明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他此刻正在祖大弼的陪同下,步行在錦州城內的祖家豪華大宅之內。

“其結構宏傑,甲於城中,重門複室,金碧炫耀,甃磚石砌,雕刻奇形,文垣粉牆,窮極華麗,而大壽之家,則尤為侈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