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刀在我手,誰敢言不?(2 / 2)

織明 蝸牛非牛 8261 字 4個月前

“萬勝……萬勝……萬勝!”

“永寧伯……”

“萬勝……萬勝……萬勝……”

又是一陣熱烈的呼喝之聲,頓時響徹雲天。

望著隨標營騎兵緩緩遠去的煙塵,張誠在心中仍回想郭英賢適才的那番話語。

其實,郭英賢所言並沒有錯處,張誠如今已經是宣鎮總兵,若是前往鎮城任職必然要入住鎮朔將軍府。

可張誠卻是不忍心這個時候,請楊夫人於守喪期間,還要為了搬家挪院之事煩心。

若真如此,非但他自己心裡過意不去,還會因此而留下一個欺負孤兒寡母的惡名,這也是張誠所不願意見到的結果。

更何況說一千道一萬,都隻是一處宅院而已,在彆人的眼中那個地方或許也是權力與身份的象征,可在張誠眼中卻更相信自己的實力。

“刀在我手,誰敢言不?”

這句話才是永寧伯張誠內心中真正的獨白。

…………

眼瞅著年節就要過去,而且張誠這邊也收到京裡傳來的消息,皇上任命的勇毅軍監軍太監邊永清,也將在近期離京前來宣府赴任。

邊永清,字震圉,號玄隱道人,大明保定府滿城人氏,他在熹宗天啟年間就已任乾清宮管事,後來在崇禎年間又多次出任分守太監,更曾監視西協,出任忠勇營提督太監。

不過,此人似乎與其他大多數太監有所不同,心性較為淡薄,對於權力和金銀的癡迷並不強烈,在崇禎年間可以說算是為數不多的好太監。

據存世的《嶗山誌》中記載,邊永清在明亡之後,並沒有像杜勳、杜之軼等人那般,獻城投降了自己的敵人。

邊永清逃離戰場之後,便即來到了嶗山棄家入道,並改名做邊靜寧,做了嶗山王哥莊修真庵裡的住持。

另據《嶗山碑刻》上的記載,邊永清大約在康熙十年前後去世。

海陽縣進士趙似祖曾寫有《邊道人歌》古詩一首,詳述了邊永清的一生,其中有詩句為“我聞邊道人,明季之內使。龍髯飛上天,側身莽無地。愛偕四宮女,黃塵苦巔躓”。

當然了,這些曆史記載的內容,張誠現在還不得而知,不過據京城那邊傳遞回來的情報顯示,有一點還是十分明確的——邊永清行事還是有一些原則,並不十分貪婪!

除了邊永清監軍一事之外,宣鎮諸將援遼的軍功也都審核完畢,兵部的公文也會在這幾日裡發出,估計會與邊永清同時到達。

這個消息足矣使人興奮,宣府軍數萬將士中不知又有多少人會得到朝廷的封賞,他們中注定有人會升官發財。

其實,在勇毅軍內部永寧伯張誠已經對有功的將士們進行過一輪升賞,他們無論是升官、晉級,還是賞銀都一樣不落。

這一次朝廷給的封賞也就是個名號而已,雖然各將公開官職是朝廷封的,可那也是張誠說的算,他如何報,朝廷便如何封,全憑他一言以決。

而朝廷賞下來的銀錢,經過層層克扣、漂沒後,也所剩無多,張誠收下後自然也是歸入公庫,不會給將士們下發。

這也是他凱旋而歸後,第一要務便是祭祀戰亡將士英靈,而第二要務就是封賞麾下將士的最主要因由。

搶先一步,在朝廷之前提拔、封賞麾下將士,久而久之,他們便隻記得自家將主爺張誠的恩德,而會逐漸忽視掉朝廷那一點可憐到幾乎是可有可無的封賞。

首先,必須要張誠這邊先報功上去,朝廷才會依序論功行賞,所以決定權在張誠。

其次,無論朝廷封你多大的官,在勇毅軍中都是張誠說了才算,就算朝廷封你做了副總兵,但張誠也可以隻讓你做一個閒置,而不是真正帶兵的將軍,所以這最終的用人決定權還是在張誠手裡。

…………

在等候監軍邊永清與兵部賞功檄文之際,永寧伯張誠也沒有閒著,他一麵居家陪伴眾女眷,享受夜夜笙歌豔舞,一麵頻頻召集各人議事,終於將軍銜的推行方式確立了下來。

依著永寧伯與眾人議定之策,將由各營自行組織對普通軍士戰技術的考較,依據考較的結果評定其軍士銜級。

而自今往後起,凡是新招募的軍士一律評定為列兵,既隻能站隊列的小兵,意為全軍中最低等級的軍士,非特殊情況不得進入戰場,全都充當輔兵一般的存在。

列兵,隻有通過了軍士戰技術考較,而且還要達標的情況下,才能依序晉升為下士、中士、上士等高級軍士。

在這個環節上,張誠還給他們設置了一些額外的規矩,如列兵入伍後先參加集訓六個月,然後就是戰技術考較,合格直接升為下士,而不合格則要過十二個月才能後,才能再次參與考較。

與之相同,晉升下士滿六個月後,也是可以參與戰技術的考較,但若初次考較不合格,同樣也要十二個月後才能再次參與考較,以此類推,中士、上士晉升之規,亦是如此。

當然,若是出戰之時立下了軍功,則可以依軍功大小獲得不同的封賞,其中就包括了晉升軍銜和晉升職務這兩項。

在各類軍功封賞中,從高至低分彆是晉升軍銜、晉升職務、賞勳章、賞記功章、賞土地、賞銀等項,以及免稅、免徭役、抵罪與折罪等內容。

這其中就屬晉升軍銜這一項最為難得,畢竟在勇毅軍中的軍士晉升銜級,主要還是靠戰技術,而憑軍功晉升軍銜,隻是一種獎勵忠勇戰士的補充而已。

往往在大多時候,每次大戰過後都會有一些軍士獲得職務上的晉升,這是因為每次戰後都會有一些軍官因亡或因傷而離開,因此就需要一批表現優異的有功戰士,及時的補充上去。

但軍銜卻並未如此,畢竟軍銜與戰場指揮幾乎沒有多大關係,完全可以在戰後再慢慢考較戰技術,所以並不急於給他們晉升。

對於普通軍士晉升軍銜的製度和考較之法則,大家並無異議,很輕鬆的就徹底確立了下來。

(本章完)

rg。rg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