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石油危機的爆發(2 / 2)

在旅遊的最後幾天,陳誌文還專門在韓國找了一位擅長經濟學的律師,給了一點費用,讓他隨時彙報三星集團的各種動靜,特彆是大的投資方向等等。三星集團是上市公司,也是目前韓國最頂級的財閥之一,它的投資動靜規模很大,不太可能瞞得住有心之人,陳誌文需要知道這個後世的電子巨頭最近的一舉一動,就算做不了什麼,知道多一點,以後有閒錢的時候適時買點股票也是劃算的。

10月初,陳誌文回到了香港,好好休息了幾天,在日韓他進行了幾次自駕遊,開的也是RB韓國本土的車,隻是比起歐美的車,RB韓國的車太小了點,油門需要踩得更深,自然更容易疲勞了。

1973年10月16日,等待了許久的第一次石油危機,準時爆發。

當從衛星廣播中知道中東國家對歐美日等國家進行石油限購,同時降低產能的時候,陳誌文總算鬆了一口氣,雖然他一直不認為自己在香港做的這點小事就會影響到石油危機這種國際事件,但這種擔心一直困擾著他,在沒有資格下棋的時候,他最不願意的事就是曆史發生了改變,輕微的改變也不能有。

也因此,這一年多來,他除了幾個重要布局,其他時間都是在享受年輕的人生。

而這一次石油危機之後,他也可以順利的成為香港商界的棋手,未來再有一點波動,他也能從容麵對。

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的原因很簡單,中東國家在過去二十年,一直被西方國家當做自己的後花園,這個全球第一石油出口地區,不要說最基本的定價權,連自己生產多少都決定不了,而更恐怖的是,石油交易的利潤,還得存在美國的銀行,中東國家想要用,還得申請,雖說美國銀行從來沒有否決過,但誰又能安心呢?

而爆發的導火索,則是中東地區與以色列的問題,西方支持以色列,中東國家正好借著這個機會,對西方國家進行限售,同時降低產能,西方國家一下子被打蒙掉,進入了前所未有的衰退期。

不過在陳誌文看來,石油危機的背後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美國以及聯合國在越南的失敗,使得在冷戰中美國處於被動狀態,這自然使得長期被壓製的中東國家開始有了自己的心思。

隨著時間的發展,中東開始限製石油出口的時候,西方國家開始還沒有在意,但很快,各個國家內部的石油公司買不到足夠的原油,煉製不了足夠的汽油、柴油以及石油製品,頓時引起了老百姓的恐慌,他們拚命的去加油站加滿汽車,又或者購買足夠的油儲存起來,這更進一步加劇了油料短缺。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是物流的基礎,是零售的基礎,石油危機爆兩個月,西方國家第一次領悟到了什麼叫做能源危機。

此刻,石油的價格已經由危機爆發前的3美元一桶,升到了11.6美元,價格差不多翻了四倍。

而香港的製造業,也同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