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長期持有回報率,工業地產是比不過住宅與商業的,因為它的上限有限,香港低端工業根本承受不了高房租,但它的優點就是很快能夠上升到屬於它的高位,隻要國際訂單變多,它就完全無視整個香港的地產市場。
如地產五虎之外比較出名的鷹君地產,就是在最近兩年吸納工業地產,到了77年套現,淨賺了4個億,這也是它能夠在80年代初期進入地產前十的根本原因之一。
陳誌文現在需要的自然也是一筆快錢,工業地產就是非常好的選擇,而且港府對工業地產交易的管控不嚴,也不會引起市場的關注,屬於那種可以偷偷摸摸發大財的類型。
“工業地產,沒問題。”沈弼也沒什麼猶豫,就點頭答應道:“貸款方麵我會給一個不錯的折扣。”
“沈弼先生,折扣我倒無所謂,我更希望能夠在額度上麵獲得更多的優惠。”陳誌文很是正式的說道。
“額度?”沈弼眉頭一挑,眼神裡有些詫異的看著陳誌文,不過很快又恢複了正常,笑著說道:“我當初果然沒有猜測,陳生是屬於那種要麼不出手,要出售必然就敢賭一把的高手。”
“如果知道一定會贏,那就不叫賭了,我堅定認為香港的地產市場即將複蘇。”陳誌文笑了笑說道。
做地產生意,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有多少錢,而是能夠從其他人手中拿到多少錢,以現在陳誌文的身家,考慮在海外的投資布局,他能自由使用的資金並不多,這些錢投入地產市場,翻個幾倍也就能賺兩三個億,但如果彙豐敢現在借他十個億,全投進去,未來的收入保底就是幾十個。
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就是,與銀行的合作,就是要拚命借錢,借的越多越好,借的越多,銀行跟你關係越好,借的少,人家才對你愛鳥不鳥,在能賺錢的時候,一定要多借錢,在虧錢的時候,就更要借錢,比如後世的陳鬆青,到了後來誰都知道他有問題,但沒有一家銀行敢主動挑破這個泡沫,直到政府出手。
“陳生跟當年的包玉岡很像,都是這麼有自信。”沈弼笑了笑說道:“不過這種事情,對我們銀行來說,風險才是第一重要的,陳生想獲得包玉岡的待遇,得證明自己有包玉岡的能力才行。”
“明白,那就等時間來證明吧。”陳誌文點點頭說道,選擇一個長期夥伴,對於彙豐這家香港準央行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決策。
要知道,彙豐銀行這幾年平均利潤也才3-5億港元之間波動,而大型地產項目的一個貸款,少的幾千萬,大的幾個億,真的出現問題,彙豐肯定不會出問題,但當家的就不一定了,在原先曆史上,沈弼選擇李嘉成,也是經過了數年的考察才認可他的能力。
隻是可惜,陳誌文在海外的很多布局,又不能拿出來,彙豐支持某個華人的另外目的是好控製他,而海外的產業彙豐影響力夠不著,一旦沈弼知道陳誌文在海外的業務那麼大,很多潛在的合作機會可能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