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是有點像那些放貸公司了?”陳天福有些皺眉說道。
陳誌文點點頭說道:“像是有點像,隻不過他們是去放高利貸,我們是去正常投資,性質可不一樣,可能更類似上市公司發的債券吧。”
“這樣倒也行,那我們收了錢,還繼續投資工業地產?”陳天福疑問道,這段時間他已經花了絕大部分資金投資工業地產,買了不少工業樓以及分層出售的工業樓盤物業,而據他所知,兒子的公司買了更多的工業地產,他們父子都是借著銀行的錢在買工業地產。
“對,全部買工業地產,不過也可以買一些乙種公函換地證,跟以前一樣,看著辦就行了。”陳誌文回答道。
工業地產的總市場規模遠低於住宅及商業地產市場,但它的一個好處就是,工業地產不僅僅是與香港經濟有關,還與國際經濟發展有關。
整個香港的地產市場,是在75年底開始慢慢複蘇,整個76年也有漲幅,但波動不是很大,直到1977年才開始大步前進。但工業地產,在74年底就會複蘇,因為全球經濟開始走出第一次石油危機的陰影,同時,電子行業在全球範圍開始大爆發,雖然香港的工業發展速度比不上隔壁的灣灣及韓國,但龐大的增量市場,讓香港電子行業也吃的滿嘴肥油。
到了1977年,工業地產的價值就會比74年上漲一倍多,租金也同樣漲了一倍多,曆史上的鷹君集團,就是靠著在這兩年囤積工業地產,到了1977年轉手賣掉賺了4個億港元,這是他能夠在80年代初成為香港十大地產集團的根基。
同樣漲幅快的還有乙種公函換地證,這玩意的價格比地產漲幅還要快,因為它是地產信心的代表,代表著是未來的價值,囤地比較難,但囤換地證就簡單多了,大量數額小的遊資也可以進場,自然更容易推高它的價格。
“那行,我去成立一家投資公司,專門吸納存款,你這邊是自己再成立一家,還是跟我合資。”陳天福想了想問道。
“合資吧,投資公司需要門路,我還是算了吧。”陳誌文說道,他目前最重要的事情還是需要先將美的、紅牛兩家公司的根基打好,美國那邊的Fedmart與Costco也需要儘快獲得香港廉價物資,以及針對九龍倉及未來和黃的布局。
“行,那股份就一半一半,我們要在中環租一個不錯的位置,麵積要大一點,裝修要好一點,這樣才能讓人相信我們的實力。”陳天福切入重點,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該花的錢就得花,才能讓人把錢存進來。
“租不行,得買,房產證往店中心一放,更有說服力。”陳誌文聳聳肩說道。
“這倒也是。”陳天福點點頭,中環中心的物業,的確很有說服力,比千言萬語的忽悠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