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地這是跟上了?一下子買了中環5間物業?”陳誌文看著送上來的資料,驚訝的說道。
“對,看情況是這樣,置地似乎也是鐵了心要與我們鬥到底了。”周家楊說道。
“有點意思,我原本以為置地會退讓的,沒想到他們居然跟上了。”陳誌文有點意外,要知道,在原先的曆史上的1978年,李嘉成突襲九龍倉,偌大的怡和集團都不願意與市值隻有5億港元的長江實業硬碰硬,反而找到了彙豐的沈弼來做中間調和。
如果是在5年前,李嘉成敢這麼玩,反手就會被怡和拍死。
這足以說明,當時怡和的資金狀況之差,雖然現在離1978年還差了一年半時間,但陳誌文估計,現在的怡和應該也陷入了困境之中,畢竟,1978年的香港地價是遠超過現在的,以置地在香港龐大的地產配置,光是這個房價漲幅就是一筆不小的信貸數字。
“這樣的話,就隻能大家一起砸錢了。”周家楊頓了頓說道,控製香港的零售市場,是當初陳誌文給和黃定下的核心業務之一,控製香港零售市場後,就可以借著這個平台、經驗以及美國零售市場帶來的價廉物美的供應鏈,來進軍其他東南亞市場。百佳超市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那就砸錢吧,我倒要看看怡和為了這個惠康超市,到底舍得多少錢?”陳誌文點點頭說道。雖然現在的資金很重要,但這兩年暫時還用不到,先把資金投入到實際的地產項目中,等未來真的需要資金了,這些已經隨著地產市場上漲而升值的物業,也可以用來抵押貸款,甚至還可以貸出更多的資金。
唯一的不好就是現在與怡和搶商鋪,肯定會導致收購成本增加,但再怎麼增加,也比不上地產市場翻倍式的增長,相對來說還是劃算的,更不要說可以控製香港的零售市場了。
“如果怡和係在零售市場上消耗了太多資金,那麼未來我們強行收購九龍倉的時候,也許壓力會小很多。”周家楊突然說道。
“我也有這個想法,不過我想玩的更大一點。”陳誌文接著說道:“我要在股市上收購置地的股票。”
“收購置地?”周家楊差點驚訝的叫了起來。
“不是收購置地,而是收購置地的股票。”陳誌文搖頭說道:“以現在置地的規模以及我們的財力,是不可能收購成功的,但收購部分股票,完全不是問題。”
陳誌文曆史已經不一樣,但在自己早幾年的長期布局下,收購九龍倉其實並不難,區彆就在於到時候可能會與怡和硬碰硬一次,多花點錢的問題。
相對來說,陳誌文反而覺得,如果怡和也找彙豐沈弼出來周旋,自己不給麵子,恐怕會也與彙豐交惡了。
之前,陳誌文沒想過將資金花在置地身上,因為當時他的主要目標就是和記與九龍倉,特彆是和記還負債累累。
不過隨著現在和黃與華資地產公司的合作過程中,開始擺脫資金鏈崩潰的問題,外加大規模瘦身的成功以及香港地產市場的上升,和黃的規模雖然小了,但在保住根基的情況下,還是成功解決了債務問題,待黃埔花園第一期預售,那整個和黃的資金就會徹底好轉,除了需要與怡和砸錢搶市場的百佳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