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他幾個主打海外的業務也發展順利,特彆是美的的街機,會源源不斷的給香港帶來大量資金,神奇方塊現如今已經在美國火爆,大量訂單砸向了香港工廠,貪吃蛇雖然在美國開始被擠壓,但歐洲、日韓、東南亞乃至南美洲都有需求,也許這些國家小、或者窮,但勝在數量多啊,綜合起來的訂單絲毫不比美國差。
同時,自己與花旗銀行也有著很好的合作曆史,想獲得一定資金不難,再次一點,摩根銀行那邊都可以獲得貸款,雖然也許有一定的小坑在裡麵。
目前,陳誌文還真不缺錢,資金與信貸額度都有一些,這種情況下,自然需要投資出去,香港的地產市場是個不錯的選擇,在81年之前基本上隨時也可以套現,但除此之外,置地的股票其實也是與香港市場成正比的,畢竟置地的主要資產就是位於港島的那十幾棟大廈,現在還多了牛奶公司的大批地皮,至於其他的,哪怕是現在的零售,都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真的讓惠康超市壟斷了香港的零售,也許還能在置地規模中占幾個百分點。
“那我們收購置地股票隻是為了投資?”周家楊問道。
“投資是一部分,另外就是給怡和係壓力了。”陳誌文笑了笑說道:“你知道怡和持有多少置地的股份嗎?”
“聽說是在20%左右,怡和並沒有直接持有,而是通過很多手法間接控製,具體多少,估計沒人知道。”周家楊回答道。
“其實根本就沒有20%,置地當初收購牛奶,雖然一分錢沒花,但本身也增發了大量新股票,這已經稀釋了怡和對置地的控股,而且不說怡和,整個香港的英資,對自己旗下的公司股權控製都不高,這是西方公司的傳統習慣了。”陳誌文淡笑著說道。
發展上百年,跨越數代的企業,是很難長期保持控股家族的高控股比例的,哪怕是華資之中也是如此,不說其他,光是幾個孩子一分遺產,必然股權就稀釋了,傳了三代之後,能有一個人持有10%就很罕見了。
隻有現在的香港華資公司,都處於第一代創始人創業中,各自的持有比例非常高,加上能夠在創業中內卷出來的天才都是經營高手,再借助曆史發展的機遇,自然能夠反向超過英資。
怡和係以前屬於凱瑟克家族,這個家族曆史悠久,對怡和係幾大公司的控製權掌控的還算可以,但置地當初收購牛奶,不想花錢的情況下就隻能大規模稀釋股本。
原本這也不是問題,隻要事後股價低的時候再想辦法回購股份就行了,但73年的香港地產危機以及全球石油危機嚴重打擊了怡和在香港及國際上的投資,結果就是長期以來,怡和係的自持股權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
特彆是九龍倉,為了增資獲得資金修建九龍倉,幾年內就釋放是了數倍的二級市場股份,這也是陳誌文能夠安穩收購九龍倉股票卻不被發現的原因。而置地也好不了多少,怡和對置地的股權在吞並牛奶之後一直就在10%左右,也許和記被收購會警醒他們一次,但沒什麼錢的情況下,再怎麼想改變也很難,畢竟像增資置地,那可是需要差不多10億港元為單位的資金。
“那也就是說,我們如果也獲得了10%的股票,那整個怡和係就不得不處於高警戒狀態了,他們的資金會全部陷入困境,因為不得不防著我們真的來一次收購。”周家楊點點頭說道。
“對,這本身就是不錯的投資,外加在收購九龍倉的時候,也許還會有更大的作用。”陳誌文說道:“不過你這邊沒這麼多資金,你適當收購就行,主力那邊,我從海外調錢回來。”
“好的,我明白了,隻要資金到位,我會安排開始吸納置地的股票。”周家楊接著說道:“還有一件事,陳生,獲多利那邊已經與靑洲英坭的數名股東聯係過了,收購了約18%的股票,外加我們自己在二級市場收購的股票,我們已經有了25%左右的靑洲英坭股票,也已經超過了靑洲英坭控股家族的份額,獲多利的意思是,如果我們不急,那就繼續慢慢收購,但是也很容易再被靑洲英坭的董事會發現,如果急的話,那就直接公布收購計劃,多花點資金,直接公開收購,這樣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目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