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香港麵積不大,人也不多,一般的消費品市場是不大,但電子工業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即使沒有美的,香港電子產品在1975年,出口額為27億港元,包括收音機、電視機、電子手表、計算器、音箱器材等等,後麵還會三年翻一倍的速度上漲。
這些商品其實也都是需要集成電路的,不過,這些集成電路根本就沒有製程的說法,很多還是可以手焊的,在進口芯片比較貴的時候,這種方法自然是可以的,但隻要美的能夠做到普通芯片與集成電路板在本港生產,那成本會完爆人工,哪怕香港的人工便宜,也不可能比得過速度飛快的貼片機。
“我已經與香港的最大幾家電子手表製造商商量好了,等我們的集成電路板出來後,他們會購買一些,然後投放到市場上測試,沒問題的話,就會大規模采購我們的貨。”雷盛利笑道。
“好,電子手表的確是個超級大的市場。”陳誌文點點頭說道:“拿下這個市場,我們的生產技術也能得到提高。”
半導體行業都有一個專業詞叫做“良率”,這與設備質量有關,也與生產管理能力及經驗有關,比如後世21世紀,基本上全球也隻有台積電與三星可以做高端芯片,其他的廠家,其實也能買到相關設備,但自己生產,就根本不可能在成本上比的過三星與台積電,因為多年大量訂單的生產經驗,已經讓他們將生產錯誤率控製到了極致,再加上市場已經被他們控製,基本上沒機會的。
收音機、電視這類設備,讓香港這邊的廠家更換集成電路板有點難度,因為這意味著整個結構的大改變,加上這些廠家本身就是走的低端品牌,電視機能開就行了,不一定會隻求高質量。
但電子表,是必須需要芯片與集成電路板的,那麼小的空間,隻有PCB板才能做到控製時間的精準度。香港電子表內部的控製電路板,都是從海外進口,以日本為主,同樣液晶片也是一樣,這兩個主要零部件,是電子手表上最大的成本,香港那麼多電子表公司,其實不過就在為日本品牌打工罷了。
“陳生,我們內部有個爭論,一些人認為我們也可以做這個電子表,光是去年,整個香港電子表的出口就高達300萬,如果我們做的話,百萬應該不是問題,這也能增加我們品牌的知名度。”雷盛利說道。
“做電子手表?”陳誌文笑了笑搖頭說道:“不做,這玩意其實核心就是液晶、芯片、電池,香港這邊很多工廠,不過就是賺一個組裝錢,我們下場,是能做出來,但性價比太低了,還不如安心做芯片,以後的話,也會涉及到液晶。”
如果電子表能夠一直存在,那哪怕是組裝,投入進去也有一定的意義,但顯然不可能,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電子表體積小,無論是運費成本還是商場攤位成本,都非常的低,這也就導致,陳誌文打造的終端零售優勢,基本上沒用,這與電風扇完全不一樣,電風扇也是低價值,但終端零售的成本很高,因為需要一個很大的位置來放置風扇,隻要控製了終端,成本質量做好,基本上就穩了。
現如今的電子表,價格還算很高,一般在10-30美元之間,但隻要再過幾年,當集成電路板、芯片與液晶的生產經過幾次迭代後,價格立刻跌到1-3美元之間,完全就是極為微薄的利潤,乃至這兩年的日本電子表品牌,也都被迫放手,因為品牌,在電子表產品上沒有作用,都是新品牌,純粹的看時間用的,消費者基本上隻看價格。
麵對幾年後就要崩盤的市場,陳誌文當然沒興趣,現在借著這個市場,來發展自己的芯片、集成電路板以及未來的液晶技術,才是重要的,等到了80年代,家用電器的市場就跟上來了。
“液晶?我們也要做液晶?”雷盛利連忙問道。
“對,液晶也會做,這玩意現在歐美政府沒什麼限製,買設備就行了,你安排人去美國買一套設備,外加一些技術專利就行了。”陳誌文點點頭說道。
芯片與液晶,是未來幾十年,整個電子工業最重要的硬件之一,現在都處於開始階段,參與進去的成本也很低,而且美國的限製也不高,至少在90年代之前,應該都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在街機獲得足夠利潤後,自然需要進軍這兩個領域,實際上哪怕最貴的生產線,在如今也隻需要幾百萬美金就夠了,對於美的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
“據我所知,液晶生產線對淡水需求量非常大,我們在香港開液晶廠的話,這方麵會不會有問題?”雷盛利擔心說道。
“不會,我們現在的產能不會很大,直接買水就行了,倒是汙水這一塊,可能還需要投一點錢。”陳誌文搖頭說道。
香港在60年代,淡水資源曾經緊張到隻能保證居民用水,連洗澡都難,這次危機也給了香港工業與經濟一次重大打擊,後續港府興建大型蓄水池以及與內地政府協商買水,才緩了過來。
有了內地的支援,隻要粵東省不出現乾旱,基本上就不會有太大問題,要知道,太古集團專門為可口可樂生產在南亞市場銷售的飲料工廠,也在香港,陳誌文的非常可樂也是一樣,除非液晶工廠的規模非常的大,那才有可能產生缺水的問題。
但70年代的液晶需求,達不到那麼高淡水需求,到了80年代,那就再說。
“那就好。”雷盛利說道。
“液晶與芯片,也不光是為了做低端,等我們熟悉了,有了足夠的工程師技術人員,我們還是要衝擊中端芯片的,不說給國外供貨,就是我們內部的產品,如果能夠全部采用自己的芯片與液晶,那也會是非常大的優勢。”陳誌文又說道。
街機、未來的家庭遊戲機、電腦、手持式遊戲機、家電等等,都需要芯片、集成電路板,部分需要液晶,自己的芯片與液晶,有了穩定的客戶,可以一步一步的發展,當然,過程也要非常謹慎,特彆是街機這類賺大錢的商品,沒有十足把握,是不敢隨意更換芯片的。
“明白,那我先安排人去美國購置液晶生產線,專利方麵,我再查一下再決定。”雷盛利點點頭說道,早在很久之前,陳誌文就說過,美的的未來,一定不會隻靠資本開通終端零售以及各類創意,這些隻是短期為了開拓市場所做,想要長久發展,必須要發展核心技術。
畢竟,財力再強,也隻能打通沃爾瑪、好市多這兩家超市,其他全球上百家大型超市,想進去,就隻能靠技術,靠質量,靠成本,沒有什麼資本能夠控製這麼多大型連鎖超市,就算是古老的歐美超級大家族也不可能。
而液晶、芯片與集成電路,就是這個核心技術,發展好了,不但可以對自己的產品有用,還可以對外出售,獲取其他利潤的同時來降低自己的成本。
“最好是去RCA看看,他們是液晶的創始公司,底層專利還是有的,液晶生產線應該也有,可能也是最新的,隻是他們競爭不過日本。”陳誌文說道,很多技術,美國方麵很強,但工廠管理就比亞洲差太多了,導致這些年來美國實驗室研發出來的技術,全都便宜日本產業了。
據說芯片產業,初期的時候在美國發展的很好,英特爾、德州儀器、IBM等巨頭公司壟斷全球市場,良率不高,但也不是問題,但當日本公司開始生產內存顆粒後,一年的時間就把良率控製到了極高的水平,後麵市場正常競爭,自然就是吊打歐美同行了。
“好,明白。”雷盛利答應道。
PS:芯片問題,我知道上一章大家肯定會有疑問,但實際上,芯片市場絕對不是隻有手機、電腦,這兩者是利潤最高的芯片產品,三星與台積電壟斷這一塊,但高端芯片之下,也有著大量商品需要芯片,汽車、工業、家電、軍工等等,特彆是汽車這一塊,電車崛起之後需求量比巔峰時期手機需求量還要大,本人就是做汽車相關的。
所以,做芯片,不一定需要一定做最高端的,而中低端,基本上是沒有限製的,也沒什麼管控,不過在汽車芯片崛起之前,普通芯片公司,的確難熬,長期虧損,但對主角來說不是問題。
這幾天更新還行,都是大章,求月票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