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的設計,我覺得我們應該沒問題,硬件的話,可能還需要美國那邊的同事幫著點。”雷盛利說道。
“合作就好。”陳誌文點點頭說道,雖然美的是香港企業,但也不指望核心技術都是香港這邊掌握,整個香港的人才儲備就不可能達到這個要求,就如20世紀最巔峰時期的諾基亞,其背後的國家也隻是一個人口小國,諾基亞的大量研發基地,還是發布全球。
美的在未來自然也是一樣,香港這邊,能有一點就可以了。
“對了,之前跟豐田的在談的合作業務怎麼樣了?”陳誌文突然又問道。
雷盛利說道:“豐田那邊,不同意讓我們做他們製冷壓縮機的供應商,隻考慮將座椅上的移動電機及座椅風扇業務交給我們。”
“關係不到位嗎?”陳誌文問道。
“也不算,我們已經通過中間人認識了豐田采購部的一位次長,他也想將我們拉入進製冷總成部門的供應鏈,但日本本土的三家給豐田供貨的公司,也有著很深的關係,他們在極力阻止我們進場。”雷盛利說道。
“這裡麵的蛋糕太大了,我們想進去分彆人蛋糕的確不容易。”陳誌文點點頭說道。
這兩年裡,陳誌文作為老板,主要的心力在負責收購和記、合並黃埔,解決和黃的債務問題、布局地產市場、興建美的產業園、關注海外街機遊戲市場等重大事情,而其他的很多業務,早就實現了自我發展,不需要陳誌文的太過過問,隻需要定期彙報成果就行了。
如美的的家電業務,相關職業經理人除了與好市多與沃爾瑪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外,也在全力擴展其他客戶市場,比如美國最大的超市凱爾特,歐洲的幾個大超市等等,同時,也在東南亞、歐洲、美洲尋找合適的經銷商,儘最大努力的開發新客戶。
美的的家電,處於非常有意思的中間狀態,在技術方麵,比不上名氣大的歐美日品牌,但成本要低很多,而對比很多真正的雜牌,技術又要強的多,這歸功於大量資金的研發、收購專利,以及大規模生產後的成本降低及經驗積累。
在這種優勢下,美的家電業務團隊的開發業務帶來的銷量,甚至超過了好市多及沃爾瑪,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標誌,公司的自我造血能力越來越強了,這也是陳誌文一直追求的目標。
汽車零部件業務這一塊,因為資金充分,美的在日本的幾大汽車公司也非常舍得花錢,公司的團隊,也在一直開拓豐田新的業務。
美的從1973年就開始自己做電機,從風扇電機開始,因為一直投資研發,或購買海外技術及生產線,到現如今出貨量已經超過了香港的本土品牌德昌電機,成為香港最大的電機公司,民用工業都在涉及,並且已經大量出口。當然,還不算是高級品牌。
在有了一定名氣後,外加之前的收音機供應業務也在強質量的管控下也沒出問題,美的自然要追求更多的業務,電機就是一個重點,同時,從德國過來開分公司的比澤爾製冷公司,也在香港開始做冷凝壓縮機。
不過顯然豐田的供應鏈非常不歡迎外來者,座椅上的小電機及風扇可能不重要,但空調部分可不一樣,價值要高的多。
“是的,我們認識的那位井上次長也是這個意思,他也說如果我們能夠穩定的長期在電機方麵供貨,不出現問題,那兩年後他會再嘗試讓我們進入空調的供應鏈。”雷盛利說道。
“嗯,那就先好好做好電機與座椅風扇吧。”陳誌文想了想說道。
兩年的時間,對於電子產品說不定都已經更新換代了,但在汽車領域,算是很短的了,很多零部件企業,也是發展了很多年,才能做大,對於不在日本本土的美的,做到這樣已經不容易了,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對人的“投資”到位了。
“其實還有一個問題,豐田那邊,願意將一些低技術含量、對人工需求比較多、方便運輸的零部件外包出去,那些技術含量高的,更願意留在本土,可能也是擔心如果出了問題,解決起來會非常麻煩。”雷盛利接著說道。
“汽車產業的確追求本土化,這也是我們的劣勢,暫時改變不了。”陳誌文搖搖頭說道,總不可能現在去日本建工廠吧?建起來豐田不給訂單那不得虧死。
再說,自己做汽車零部件行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為了未來內地開始現代化造車時自己能參與一把。
汽車行業,國內是很難插手的,但零部件行業,限製就少很多了,在80-90年代,哪怕是與國內關係較好的大眾,願意來國內投資,但也不太願意投入巨資進行本土化,因為大眾的很多零部件,也不是自己生產的,想要說服那麼多供應商來國內投資,也是很難的。
大眾也可以選擇在本土找供應商,但當時國內的工業水平,很難做到大眾的要求,這也許有自己的機會,這可是發展汽車產業的黃金機遇。
當然,最好的情況是有自己的汽車公司,這樣自己帶進去產業鏈會輕鬆很多,還可以趁機在國內發展一整套的產業鏈,但這需要海量的資金。
隻要79年的一場投資收獲到位,那他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汽車產業。
而現在在香港的美的,隻需要按照正常節奏發展就行,特彆是與豐田的多次接觸、溝通、審核,也讓美的汽車業務的很多工程師了解到了豐田的部分管理方式、對質量的要求等等。
這不僅可以用於現在美的的民用產品管理,也可以對未來自己的汽車產業布局有著很大的幫助。
PS:介紹一本書,【重生之文豪崛起】,港文,完本,大家不用追更可以一次性看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