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前往燕京(2 / 2)

在第一紡織廠待了一個下午,陳誌文看了他們的幾乎能做的所有產品,也認可了幾樣,如襪子、短袖、短褲等等,不過也沒有當場下訂單,而是給了一個口頭承諾,隻要質量可以,每年的采購額不會低於百萬美元。

接下來,香港星河貿易的人會發來相關需求,或者認可這邊的款式,再就是送部分樣品去美國超市測試以及相關實驗室進行測試,都沒問題且客戶反饋良好,那才會到下訂單的時候。

潘廠長與梁社長都很開心,也算是完成了一個小任務了。

後麵的幾天,梁社長又帶著陳誌文一行人在幾家做日用品的工廠轉了幾圈,陳誌文倒也不在乎,隻要質量合適,都可以商量以後的合作。

直到最後一天,陳誌文的口頭承諾已經出去了500萬美元,在粵州這邊都還算滿意的情況下,陳誌文與所有的考察團成員從粵州機場出發,直接北上燕京了。

這是一座普通的飛機,雖然被包了下來,但空間方麵仍然是民航設定,空間座位比香港的經濟艙還要擠。

在獲得機長通知安全的情況下,大部分人解開了安全帶,相互活動起來。

現在的內地飛機上,還是可以抽煙喝酒的,不一會功夫,機艙內便雲煙滾滾,陳誌文這個不抽煙的人可受不了,連忙走到了角落上,雖然還有煙味,但要小的多了。

“陳生不抽煙?”一人來到陳誌文身邊,笑著問道。

陳誌文抬頭一看,是和合實業的胡應相,於是說道:“胡生也不抽煙?”

“以前抽的,但前幾年有一次得了病,就借著機會戒掉了,但現在聞到這煙味,我又太難受了,想抽,也就隻能跟陳生這樣,躲在這邊了。”胡應相笑著說道。

“戒了幾年了?胡生可真厲害?”陳誌文笑了笑說道。無論前世還是今生,陳誌文都認識一些老煙民,也聽說過無數次叫著要戒,但少則幾天,多則幾個月,基本上就會放棄。

“身體需要,如果我還年輕,肯定戒不掉。”胡應相哈哈笑道:“陳生,在粵州看了那些工廠,感覺怎麼樣?”

“隻能說技術工藝以及對產品的理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陳誌文說道。

“陳生可真是會說話,明明表示很差,卻能說的這麼好聽。”胡應相笑道。

“那胡生那邊怎麼樣?”陳誌文又問,胡應相是去看各種基建的。

“很差,就說市區,很多地方都沒通自來水,還是依賴井水或者河水,我當時表示可以捐錢建自來水管線,但配套的官員沒同意。”胡應相說道。

“這其實隻是表麵問題,根本原因,還是工業不太行,要不然,也不至於這樣了。”陳誌文點點頭說道,工業差是一個社會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了能夠產生高附加值的工業產業,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類似瑞士這種依賴金融的,也隻是少數,而且就算是瑞士,在以前,也是有工業的,比如機械手表,隻不過這幾年被電子表打的隻能走高檔路線了。

“是啊,其實我有個想法,工業方麵,我不太懂,但哪怕工業再發達,也得靠物流運輸才行,陳生,你之前也看到了我們去粵州的路,國內要是這個情況,恐怕連工業都難發展起來。”胡應相說道。

“你不會想建路吧?”陳誌文驚訝說道,如果是真的,那這個香港基建狂魔,其實在改開之前的一年就有這個想法了,不過想想也對,這類大投資,也是長時間思考的方向。

“我倒是是建一條從粵州通往香港的公路,但連一個自來水管道都不同意我捐贈,更不要說公路了。”胡應相笑著說道:“而且,我還是第一次與內地官方的官員見麵,這麼表示我要大投資或者大捐贈,人家肯定不敢接受啊。”

“的確,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陳誌文點點頭說道,這次來內地,其實也隻是過來看看,就算是他也不會直接投資,再說,就算他想投資,現在也行不通,隻做做生意倒是沒問題,現在的國內已經開始努力賺外彙了。這次借著機會與幾個大城市的官員或者本地較大的公司認識一下,有了穩定的合作關係,等改開之後,就方便下手了。

“還是陳生方便啊,下訂單就行了,可惜我做不來實業,要不然也想試試了。”胡應相搖搖頭說道。

“為什麼不行?你不懂實業,我也不懂,我對電子產品的內部知識一竅不通,對飲料的成分也是一竅不通,但這不妨礙美的與紅牛在歐美的成績。”陳誌文說道:“就像大家都是做房地產的,誰又懂建築呢?”

“陳生這麼說倒是有點道理,隻是不適合我這個年齡段的人去做了。”胡應相笑說道。

陳誌文搖頭說道:“不需要胡生去做,你隻要花錢投資,讓專業人做就行了,我這邊也可以給你們一些訂單,保證初期能夠正常發展。”

“陳生沒說笑?隻是這是為什麼?”胡應相好奇問道。

“現代社會,追求的就是分工合作,沒什麼公司能夠做所有的事情,部分也必須分出去,胡生要是真的有興趣,也許可以借著這個機會試試,不過這個行業利潤可是遠比不上房地產的。”陳誌文說道。

美的在很多關鍵領域追求全產業鏈,而非關鍵領域就必然會外包出去,比如之前在美的成立初期都是自己對風扇的塑料部件進行注塑生產,但後來規模越來越大後,就給其他公司做了,美的產業園中,也沒有注塑車間,其他各類家用電器也是如此。除了塑料件,很多金屬件、電子件也都是如此。

“這倒不錯,那要多謝陳生了,等我回香港再考慮一下,至於利潤方麵,低一點也沒關係,反正開始也不會投太多,前兩年的地產危機,我和合差一點倒閉,多一個產業,也算是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了,而且做實業,也許以後在國內會更有用。”胡應相想了想說道。

“行,沒問題,不光是美的的產業鏈,就是星河貿易那邊也有很多海外訂單,胡生看中哪一個都行。”陳誌文笑了笑說道。

73年的地產危機,破產的地產公司比比皆是,連地產五虎之一的和合實業,也差一點破產,有了這種心理陰影,想多元化發展,那也正常。而之所以有意將這些訂單給胡應相,其實也是看中他未來做的那些事情,在國內修路修橋建火電站,放眼香港及海外華人,能夠做到這樣的,一隻手都數的過來。

因為大量投資基金,和合實業基本上放棄了香港房地產的暴利,無緣未來香港巨富的地位,不過如果自己將那些自己不會親自參與的大量產業交一部分給他,讓和合實業,真的變成一家實業巨頭,那也是不錯的選擇,至少他肯定會在初期大規模投資內地,也能降低星河貿易或者美的的采購成本。

“燕京快到了,各位,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係好安全帶。”空姐突然大聲提醒道。

“快到了。”陳誌文看著下方那幾乎沒有高樓的城市,心中滋味難以形容。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