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 送上門的大投資(1 / 2)

“內地這個市場你有沒有考慮過?”陳誌文又問道。

“內地?我們的產品進不去啊?”秦誌豪愣了下。

“現在進不去而已,以後說不定有機會。”陳誌文想了想又說道:“這些是有點扯得太遠了,你先將香港內部的市場先拿下來再說吧。”

其實80年代,國內不缺牛奶,隻不過問題就是,很難保證運輸過程中不變質,這就導致了,靠近養牛場的地方的人,牛奶喝到吐,可能比喝開水的成本還要低,而遠處,哪怕是一些城市內,有錢也買不到牛奶。

這個問題,需要依賴一家在歐洲名叫利樂包裝的公司,這家公司是全球最頂級的飲料包裝設備提供商,擁有最先進的無菌殺毒技術,可以使牛奶、酸奶進行殺菌後密封處理,一般能保持半年保質期。

隻不過這類設備很貴,以80年代國內的外彙情況,是不太可能買這種設備的,而如果伊利奶業發展的好,那就可以去內地做這個生意,或者在內地建牛奶工廠,自產自銷。

內地的奶業,可是一個超級大市場,後世的蒙牛+伊利,自己能夠拿到其中之一的產業,就很不錯了,而且自己有海外終端零售優勢,隻要能夠在國內做的好,也許還能做成奶粉出口,再差一點,奶製品也行,當做零食。

這不過些東西太遙遠了,陳誌文也隻能做個長遠目標,至少這個方向是可行的。

“好,那我就安排之前牛奶國際的員工,去海外選購設備及奶牛了。”秦誌豪說道。

“行。”陳誌文點點頭說道。

“還有一件事,陳生,我們的方便麵也已經開始出口日本與美國了,從目前得到的反饋來看,不算太理想。”秦誌豪有些慚愧的彙報道。

“意料之中,又不是什麼新鮮食物,日本那邊都有著幾百家泡麵公司,美國又沒什麼吃泡麵的文化,我們賣的不好,也是意料中的事情。”陳誌文無所謂的說道。

方便麵這玩意,日本是始祖,玩了20多年了,外來玩家想進去太難了,至於美國,那邊就不吃方便麵,就算日本的方便麵第一品牌,在美國也賣不出去多少,最後隻能將方便麵改成湯,賣給美國人配著喝。

方便麵的主要市場,還是內地以及東南亞,現在送到日本美國乃至歐洲,不過是為了穩住這個生意罷了,畢竟歐美日購買率購買力再低,這麼大的基數,還是能養活香港一家方便麵公司的,先活下來,再慢慢想辦法做的更好,同時也可以嘗試進入東南亞的市場,特彆是如果百佳超市在亞洲鋪開後,效果應該會不錯。。

當然,這也是托了星河貿易的關係,要不然,雜牌方便麵想進美國超市,門都沒有。

紅牛決定與牛奶國際爭奪香港奶業市場,的確是陳誌文之前沒預料到的,既然手下有心,他自然也會支持,而如果成功了,在香港有了產業,那就可以憑借著這方麵的技術與經驗,未來去國內投資。

國內可是有很多草原的,那裡養奶牛,效果應該不錯,如果能夠在內地做好,那可就獲得了一個絲毫不比方便麵小的產業了。也許還能夠借著成本降低大規模反銷海外歐美國家,那就更賺了。

7月20日,趙德豐正式與星河集團定下了合作意向書,趙家以天水圍5平方公裡的地皮,交換星河地產位於紅磡的2棟工業寫字樓以及九龍半島的一間小型酒店物業。

從麵積上來看,趙德豐自然虧大了,但現在的5平方公裡土地,趙家從這片荒地中賺不到一分錢,就偶爾一些魚塘裡麵的魚,但轉換成2棟工業寫字樓以及一間小型酒店,就足以讓趙家現在的全家人一年躺著淨收入幾百萬港元了,整個家族幾輩子都無憂了。

這可能比守著一大片荒地更有意義了,至少對現在的趙家更好。

天水圍土地到手後,陳誌文也專門去了一趟,最終與許金宏、秦誌豪、周家楊一起決定下來工廠、養牛場及港口的位置,其實也隻是這塊地的一小部分,其他地方還是維持原樣,荒廢著不開發,沒什麼商業價值。

這裡不會有什麼種植,所有的飼料牧草可以從東南亞進口,或者從隔壁的內地,現在也許不行,但改開之後,陳誌文記得第一個在蛇口工業區投資的就是泰國的一家專門做飼料的大型集團,正好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了。

同時牛奶國際跳槽過來的一些工程師,正在研發著各家公司的設備、報價等等。

所有事情定妥後,陳誌文也就放手讓手下們自己操作了,這些未來的潛力業務,他也隻是指引方向,實際上,就算沒有他的指引,當紅牛到了一定規模後,也會逐漸的多元化,畢竟紅牛本身的熱銷讓它有著與全球大型商超對話的渠道,加上不缺資金與人才,肯定會想辦法去做更常見的食物或者飲料,隻要有機會,那就會嘗試,失敗了也沒什麼,成功了就大賺。

原先曆史上的紅牛,其實也做過類的多元化,不過不是食品,而是各種體育賽事投資,購買車隊、球隊等等,方向與如今的紅牛不一樣,而等到紅牛到了財裡足夠的時候,也是可以往這個方向發展的,不說其他,拿下美國NBA的球隊,再培養幾個華人球員,那國內的飲料、食品市場等等,可就更穩了。

康樂大廈。

紐壁堅正在向陽的落地窗旁邊,惆悵的看著遠處維多利亞海港對麵的龐大建築群,那裡曾經是怡和集團對於香港未來新購物模式的一種嘗試。

早在上一任大班亨利凱瑟克的時代,怡和高層就發現了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那就是60年代之前的購物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很多香港本土以及外來旅遊者的購物需求了。

原因很簡單,中環的商場,都是在各種寫字樓內,一般是在下麵幾層,隻是寫字樓的麵積是有限的,顧客逛了一會就全部走完了,需要去另外一個商場,但問題就是如果碰到太熱的夏天、下雨天或者大風天氣,那麼是不利於各個商場之間相互交換顧客流量的,加上同質化嚴重,很多人覺得無聊了,反而不來了。

如果每一家商場屬於不同的老板,那自然也無所謂,但中環這邊的主要商廈可都是置地的,人流量太少,可是不利於置地多加租金的。

於是,整個怡和集團開展了兩個計劃,一個中區重建計劃,將中區的十幾棟大廈全部翻新,很多規劃重新設計,外加以天橋將所有商場連通起來,這樣無論外麵什麼環境,都不影響顧客在不同的商場之中流動。而第二個,就是在中環對麵的尖沙咀,利用九龍倉搬遷港口後留下來港口,興建香港最大的商場——海港城。

海港城的資金消耗,比置地的中區重建還要多,可惜,辛苦了接近10年,沒想到再快收果子的時候被人給搶走了,而且如果九龍倉成功了,還有可能會影響置地的生意。

“咚咚咚”身後響起了敲門聲,紐壁堅回頭,看見是鮑富達,便說道:“怎麼了?”

“不算什麼大事,但我覺得需要和你說一下。”鮑富達走進來後說道:“最近牛奶公司的奶業部門,很多人提出了離職,影響到了正常運營,所以下麵的人報了上來,這隻是小事,但這些人去的地方,是紅牛新開的一家子公司,名字叫做伊利奶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