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番外小故事兩則(1 / 2)

[]

成語小故事:《陳贏烹肉》

陳贏,安州(今湖北安陸)人,黎朝開國功臣,政治家,“黎初七傑之一”。陳贏幼年和黎太、祖一起,在高官府上做奴仆。他在廚房工作,擅長烹肉。據說,如果是他自己烹肉,會統籌好洗肉、煮肉、調味、擺盤的順序,合理利用時間。他烹煮的肉不僅美味,而且用時比彆的廚師都短,因此受到上級的看重和提拔。如果有人協助他烹肉,陳贏會安排好哪個人做什麼,並監督每個人完成具體工作,他隻居中指揮和做調味的關鍵工作。

這樣的統籌和規劃的才能,在他日後做丞相的時候體現得淋漓儘致,充分發揮了承上啟下、督查督辦、協調百官的作用。黎太、祖稱讚說:“陳贏就是我家的門樞,沒有他協調各方,家就轉不動了。”

因此,陳贏烹肉被用來形容一個人具有指揮協調的才能,或者形容一個人能在複雜的工作中找到最關鍵的部分,做起事來從容不迫、遊刃有餘。

因為陳贏烹肉的美味被黎初很多曆史名人稱讚過,這個詞早先也被用來形容廚藝高超,烹煮食物美味。但這樣的用法並不多見,僅限於黎朝早期文獻中。

當網絡時代來臨之後,陳贏烹肉也開始被用來形容把麻煩事情一鍋燉,不管好與不好。

……………………

古詩詞賞析:《觀木芙蓉》

【舊苑漏台蕭瑟風,殘陽付與木芙蓉。侵曉焚香燈千重,但求平安不求功。】

大屏幕上,仿水墨紋的背景上,寫著這首《觀木芙蓉》。一位戴眼鏡的中年男教師指著PPT道:“按照慣例,學習一篇文學作品,我們先讀它的字麵含義。來,一起瞧瞧:破舊的庭院、漏雨的高台、蕭瑟的秋風,開頭一句是白描手法,寫滿了哀景,鋪墊出悲哀的底色。夕陽下有一株木芙蓉,有人日夜焚香禱告,隻祈求平安,不奢求功勞。”

“如果我們隻是看它表麵意思,和今天的打油詩沒什麼區彆。不求暴富隻求平安,不求發財隻求平淡,諸如此類。但是,欣賞文學作品,尤其是詩詞這樣簡潔的作品,我們要往多了讀、往厚了讀。”

語文老師推推眼鏡,笑道:“國際慣例,接下來該介紹作者了,結合作者生平,才能體會詩詞的含義。這首詩的作者是後唐韋荻,他寫這首詩的時候,後唐剛剛經曆了政變,四月份的時候,李從厚棄洛陽而逃,李從珂進駐洛陽稱帝,聽著兩個名字就知道,爭奪皇位的是兩兄弟。”

“韋荻寫詩的時候是十月份,政變剛剛過去半年,國內極其不穩定。後唐從建國到滅亡隻有十四年,卻足足有八個人當過皇帝,這還不含追封的。也就是說平均一個皇帝不到兩年的有效執政時間,可見國家政治環境極其混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