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師共有八個團,除了水軍團和隻有架子的騎兵團外,還有六個團的兵力。眼下隨張玨攻打大良城的隻有五個團,缺席的正是師部團。師部團的一個營留守釣魚城,其下轄偵察營和特種營乘船離開釣魚城之後,便不知所蹤,也無人敢問及此事。隻有張玨和王立知道這兩個營的去向——特種營前往五百裡外的運山城,偵察營則是長途奔襲近千裡的得漢城。這個奇襲計劃是霹靂軍總參謀部製定,並由歐陽軒批準實施。
在製定作戰計劃時曾勇判斷,一旦霹靂軍劍指夔州路,蒙軍東川元帥府必然調集後方的兵馬前往青居、大良等前線堡寨。運山城地處青居城、大良城和大獲城中間,距離三城距離都在兩百裡左右。戰事打響後,運城城守將張大悅也必然奉令出兵,要麼前往青居,要麼前往大良城增援。霹靂軍便可趁其精銳儘出之際發動突襲,斷其後路。
作為川中八柱之一的運山城,地形也極為險峻,強攻必然損失慘重。使用鎖喉戰術也不可行,因為運山城不同於的其他堅城,下山的道路眾多,需要修建十組以上的棱堡才能將其困住。運山城建有十門,分彆為燕山、龍門、打鼓、雲盤、順天、石馬、三角、半邊、白雲、羅家,這些門也是小堡寨,隻需要幾十人便能牢牢扼住。冒險使用特種奇襲作戰,是多方權衡的結果。
果然,戰事打響之後,張大悅儘率城中精銳軍馬前往大良城增援。實際上,張大悅更想率軍前往青居城,去討好蒙軍在四川的最高長官欽察。他也是這麼做的,隻不過走到半途便折了回來。前去探路的斥侯告訴他,嘉陵江已被霹靂軍戰船封鎖。正在猶豫之時,又傳來楊大淵所率大軍在河邊戰船火炮之下損失慘重的消失。眼見楊大淵縮回了大獲城,立功心切的張大悅並未罷兵,而是折向了大良城。
從內心深處講,張大悅並不想救援同為新附軍降將的蒲元圭,隻是他駐守的運山城易守難攻,又處於青居城與大良城的後方,甚少有戰事。沒有戰事便意味著沒有軍功。在東川元帥府的旗下,張大悅與楊大淵關係較為密切。原因說來也很搞笑——楊大淵是其降蒙的引路人。當年蒙哥兵臨運山城之時,威脅城中軍民要屠城。正是楊大淵單騎到來城前,將勸降信射入城中,勸降了張大悅。張大悅由此對楊大淵感恩戴德,認為其保全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和全城百姓的性命。
就在張大悅出發後幾日,第四師的特種營便悄悄抵達了運山城附近。他們在師部團團長頓珠的帶領下,先是在離運山城幾十裡外的偏僻江邊下船,又一路晝伏夜出通過小道潛往運山城附近潛伏起來。頓珠是霹靂軍中小有名氣的蕃人指揮官,在雲頂城等戰鬥之中屢立戰功並因此一路升遷。為了防止軍中形成山頭,霹靂軍的軍官會定期進行調動。第四師是新成軍的部隊,其軍官也由參謀部調自各師。
時值炎炎夏日,夜間行軍不僅躲過了敵人,也躲過了烈日的炙烤。至於吃冷食、睡地上及蛇蟲叮咬,對於長年進行野外生存訓練的特種兵來說並不是多大的事。此次襲擊運山城,特種營的士兵每人背負的食水、彈藥和裝備都在五十斤以上,加之所行都是荒野小路,走在前麵的士兵還需用砍刀清理路徑,故體力消耗也十分大。到達潛伏地點之後,頓珠下令就地休整,一邊派出人員前去運山城周邊偵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