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羅海戰半日便結束了,但清理戰場卻足足花了二日時間。除了戰船之外,高麗水軍的運輸船也儘數被俘。張宣甚至乘勝追擊到高麗水軍的後勤集結港口,繳獲了大批糧草輜重。張宣為了示威,也為發泄心中的惡氣,臨走之前還放了一把大火,將港口付之一炬。經此一戰,高麗水軍被徹底打殘,再無力對路經其周邊的流求商隊構成威脅。要知道流求商船可都配有武器,就連大股海盜見了都要遠遠躲開。
占了濟州島又將其水軍主力摧毀,在外人看來高麗絕不會善罷甘休,恐怕永遠也不能在高麗經商了。對於這個結果,流求公司高層在戰前早就有了討論。要不是因為高麗王室鐵了心要執行蒙古人的命令,流求公司也不會下狠手。在開戰前,餘柱也曾派使者到高麗,要求懲處殺害流求人員的凶手、賠償損失。誰知高麗王室根本置之不理,反而口出狂言,汙辱流求是不開化的蠻夷。
戰前餘柱已經打定主意,如果高麗仍然決定斷絕與流求的貿易,那就彆想再發展海上貿易了。所有進出高麗海域的商船都要接受流求戰艦的檢查,並按規定繳納稅收,以作為高麗扣押和殺害流求商隊的補償。當然對於高麗的貿易,流求也不打算完全放棄,毛皮、工藝品、人參、藥材都是利潤豐厚的商品。高麗麵積不大,但人口也不少,也是流求工業品和糖等熱帶作物的傾銷市場。流求公司有不少員工是倭人,在平戶也設有貨棧,完全可以用倭人的名義和高麗進行貿易。
對於濟州島戰後的建設,流求公司高層也有安排。除了大力畜養戰馬外,也要將建設海軍基地。濟州島上森林密布,生著大量適合造船的參天大樹。除此之外,還要發展配套的工農、漁業,這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當前濟州島上隻有五萬人口,勞動力滿打滿算也不過三萬人,不足以完成以上目標。出於保密的原因,造船、軍工等關鍵要害部門,濟州島短時間根本遴選出符合要求的人員。
要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唯有的辦法就是引進外來人口,主要還是山東和河北及兩淮難民。忽必烈在李璮之變後,對漢軍世侯勢力心存警惕,對蒙古貴族迫害漢民的行為也不再約束,這使得漢民日子更加艱難。流求公司的目標是招募四十萬漢民和五萬高麗、倭人上島,使濟州島的人口達到五十萬人,這個人數也是歐陽軒在之前給餘柱的信中確定的。歐陽軒還告誡流求公司的高層,要想濟州長治久安,漢民的比例需占絕對多數。
霹靂軍的民族政策是一視同仁。之所以強調漢民的比例,更多是基於現實政治的原因。當前濟州的五萬人中,耽羅國原住民有三萬人,其餘二萬人是高麗移民。這些移民都是因為多種原因到到來這邊遠之地,與耽羅舊國民多為農夫不同,這些人有許多是官吏、讀書人、醫生、工匠等一技之長人員,這使得他們主導了濟州島。他們當中有相當比例憤恨高麗王室投降蒙古,也傾慕漢文化,但終究與霹靂軍利益不一致。
在離開西川之前歐陽軒曾叮囑餘柱,要治理好流求關鍵在於加強文化認同,所謂“在華則華,在夷則夷”。餘柱主政流求之後,也在大力踐行這一理念,強化霹靂軍政治理念的教育宣傳。為此流求公司高層決定,將霹靂軍的治理模式複製到濟州島。首要的是在村屯建立學校,在耽羅建立孔子學院,以使其加速融入霹靂軍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