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橫原築堡(2 / 2)

按照設計方案橫原堡也分為內城和外城,但並不是傳統的四方形,而是結合棱堡的優點進行了改進,設計成了六邊形。外城牆每邊長二百米總長一千二百米,牆體高九米,平均厚度為下寬六米上寬四米;內城牆每邊六十米,也是下寬六米上寬四米,但牆體比外城牆高三米達到了十二米,這內外城牆的高差可以讓火炮形成梯次火力。內外城牆的地基都深挖數米後再回填石頭並夯實,上麵再鋪以條石,城牆則由水泥混凝土澆築成一米厚的框架,再用夯土填充內部。其實如果城牆體全部澆築成水泥混凝土肯定更堅固,但霹靂軍的水泥產能根本無法滿足那麼大的工程量。即便按現在設計方案,工業公司前期幾個月的水泥庫存加上這段時間的全力生產,也隻是勉強夠用。不光是水泥和石料消耗巨大,鋼鐵需求也十分驚人,光是城門需要的鋼鐵便達數千斤。外城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內城則隻有北門和南門兩個城門,這些城門均由鐵板將厚木全部包裹,每扇門都在千斤以上,尤其是東南兩道大門光是鐵板重量便有一千餘斤,需要十人以上用絞盤才能拉開。

橫原堡也沒有傳統的箭塔、馬麵、甕城等城防設施,隻是設置了吊橋用以通過護城河。其實這護城河隻是築堡夯填城牆和其他挖沙取土工程的副產品,不料因越挖越大,索性便擴建成了二十米寬五米深的護城河。說是護城河倒不如說是護城壕,因為設計橫原堡時考慮防洪因素特意選址在高台地上,故根本無法引水入壕內。橫原堡區彆於傳統城池最重要的地方則是城牆上額外加了屋頂,這是霹靂軍使用布置琉璃壩和萬家堡牆頭火炮的重要經驗。霹靂軍發現,火炮作為最重要的守城武器,不僅容易遭遇敵方的優先攻擊,更害怕雨天等惡劣天氣,故在設計方案中內外城牆上均修建了正麵的胸牆和水泥的框架頂蓋,用於遮擋雨水也用於防備敵人箭支和攻城器械的打擊。

守城戰中外援通道至關重要,橫原堡設計了兩路補給通道。一路是水路補給通道,出了堡壘西門走下河堤十餘米便是碼頭,文井江出山在此處形成了一個河灣,河麵寬闊且水流平緩,不僅適合運輸船隻甚至連水軍戰艦也有回旋空間,故在築堡的同時也修建了一個碼頭。隻是碼頭上遊的山中河段,水流湍急又多亂石,根本不能行船,船隻隻能從下遊溯水而來。另一路補給通道則是通往萬家坪的山路,由於離山口隻有幾十米,城牆上的火炮可以輕易消滅試圖封鎖山口的敵人,故被切斷的可能性極低。但為確保萬無一失,仍設計了一條從堡內通往山口內的隱秘地道,以便從背後襲擊試圖封鎖山口的敵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