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江源生變(1 / 2)

在崇慶府下轄的四縣之中,永康縣是山區平原兼有,府城附廓的晉原縣則有無根山區,新津縣也有少量的丘陵,隻有江源縣境內是一馬平川,極利於農業生產。故江源縣雖然麵積不如永康和晉原,但糧食產量卻是崇慶府首位,霹靂軍也在其境內設置了幾個大的屯墾點。雖然江源縣與蒙軍占領區隔金馬河相望,但由於霹靂軍控製了河道,加之此段河寬水急難以渡河,故霹靂軍隻在江源境內駐紮了一個水軍連以防蒙軍渡河。江源城及各個屯墾點則由守備旅的二線部隊——基乾民兵負責。

霹靂軍參謀部在江源的布防安排有其合理性。1242年以來蒙軍數次攻略蜀地,對崇慶府的剽掠都是從三渡水和灌口寨附近的渡口而來。霹靂軍在平原地區立足之後,蒙古遊騎到霹靂軍轄區騷擾,也多是從以上位置或蒲江偷渡過河,並未從近在呎尺的江源渡河。原因無它,隻是因為該段河道並無淺灘,即便冬日水枯時節也無法涉水而過。蒙軍在此的小船極為有限,要讓一個小隊的二十匹戰馬過河都難,更遑論大規模偷偷過河。何況一旦被霹靂軍發現,便隻有被擊沉下河喂王八的下場,蒙軍根本不敢冒這個險。

但在夏收期間,蒙軍偏偏從江源城方向渡河了。他們用來渡河的船隻是霹靂軍的運糧船。由於江源糧食產量大,加之缺乏倉庫設施不足,李爽提前便調來了運糧船停靠在離城下遊五裡地的石魚屯墾點,準備待糧食收獲後便運往邛州、大邑及永康縣等地。這些地方雖然也盛產糧食,但由於工礦業都集中這幾地,產業工人數量極其龐大,自然需要海量的糧食。由於在金馬河上蒙古人並沒有水軍,自然無法武力奪取船隻。實際上這些船隻是一個叫常元的霹靂軍軍官獻給蒙軍的,他是守衛江源城基乾連的副連長。

江源常家一直名人輩出,出了不少高官也有不少名士,在蜀地也頗有聲望,尤以常璩最為有名。常璩為東晉人,其著有《華陽國誌》,號稱地方誌始祖。在1242年闊端入蜀之前,常家仍然十分興盛,有數千良田奴仆百人。由於財力雄厚又有不少家族子弟在臨安朝中和各地做官,本地官員也對其極其敬畏,甚至江源知縣和崇慶府知府上任,也要親自上門拜謁,一時間在崇慶府風頭無倆。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蒙古人的入侵讓常家的榮華富貴變成了過往雲煙。他們並沒有像其他大族一樣坐船逃往外地,而是自持在蜀地勢力盤根錯節,以為即便蒙古人占了蜀地,也得依靠文脈維持統治,而耕讀傳家正是常家最擅長的。哪料到蒙古人根本就沒有以文治國的概念,他們堅信武力才是真理,燒殺劫掠才是人生的樂事。常元祖父的固殘守缺讓其家族人口損失殆儘,昔日門庭若市的大宅被付之一炬,奴仆也要麼死要麼逃散,就連祖墳也被摸金校尉盜掘一空,自己也被活活氣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